星宇动态顺德建设ldquo粤心安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90061.html
MENTALHEALTH

粤心安

Young心‘晴’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援计划进入5月,医院、社区与学校“三点一线”,黄绮虹的工作节奏紧凑。她是一名专职医务社工,供职于顺德区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去年7月以来持续推进“Young心‘晴’——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援计划”(以下简称“Young心晴”)项目。这是一个获得顺德区“众创共善”计划资助的项目,以在医院心理医学科曾就医的社区儿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医务社工通过个案跟进服务和互助成长行动,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撑起心理“保护伞”。在这背后,是顺德引入专业力量,努力构建镇街、村居两级“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并将其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的缩影。

黄绮虹(左)开展问卷调查

用心笃治提供“全病程管理+跨专业服务”作为顺德区医院,顺德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挂靠单位,医院正在积极筹建顺德区心理卫生中心和顺德区心理危机中心。早在年11月,通过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情感障碍科、老年精神科等12个亚专科,医院实现了对患者诊治、管理的精细化。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专门收治16岁以下的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平均在院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大约20人,以童年情绪障碍居多,也有个别患者是双向情感障碍。心理疾病的治疗,包括心理疏导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黄绮虹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联动他们开展服务,合力帮助患者调适心理至正常状态。“入院后,在前测阶段,我们就对服务对象的病情,对其家长及朋友的关系会有评估,会找到导致其病发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地开展服务。”黄绮虹介绍,作为一名女性医务社工,她会多去陪伴、倾听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所需,和他们成为朋友。除了在院内提供适应服务外,社工还通过一对一家访、搭建线上互助成长群、组建线下互助成长营等形式,让服务对象在社区康复环节,能获得更多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并与同辈形成互助团体,一同跨过这道心理疾病的“门槛”。年8月起,星宇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依托服务经验及“Young心晴”项目,黄绮虹所在的项目团队联动心理科医护人员,自年7月起先后服务跟进了35例青少年个案,并逐渐构建起了从服务对象“入院-院中-出院”的全病程管理服务模式,医务人员与医务社工的双向转介流程也在形成。原来,在社区康复阶段,社工在跟进服务过程中,若发现服务患者病情有反复,尤其是出现自残、自伤等倾向行为时,会将其再转介回主治医生,让其得到妥善治疗。有时候,若受助者能转变为助人者,其自信心将愈发高涨。为了更好地帮助所服务的青少年能走出心理“泥潭”,黄绮虹链接医院导医导诊志愿服务资源,将3名处于休学状态的青少年患者成功发展成为导医导诊志愿者。“青少年现阶段生活在家庭与学校时间居多,因疾病产生的困扰不是单向的,周边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于他们康复来说很重要。”医院心理医学科郑庆梅主任深入参与到项目中,她认为,医务社工作为医生的好帮手,在项目上的精细化耕耘,让针对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服务有了更有力支撑。

“心”晴儿童互助成长营

用情打造构建“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事实上,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顺德市民愈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医院院长李耀东介绍,医院在年开展了30余场进学校的免费心理讲座。与教育部门合作对陈村所有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测,并对学校的老师(包括班主任、心理老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类似的普测和培训在今年会进一步扩大,通过培训,老师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顺德区众创共善计划资助下,医院医生从去年开始尝试“进社区”,与北滘黄龙和大良顺峰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制,定期会走进这两个社区,对社区的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以及心理疾病的认识。今年4月,以多元化的线上网课、线上心理咨询等形式,顺德持续推动更多专业的医社联动力量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同步提升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