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韵凤城,风生水起。9月30日下午,“水秀湾区城启未来”佛山市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开工仪式在陈村镇举行,包含南顺联安围和群利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在内的首批试点联围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工程范围总面积达74.51平方公里,投资52.44亿元,将通过联围治水,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
佛山市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工程试点联围开工仪式现场。
佛山市委书记郑轲,佛山市委常委、秘书长葛承书,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柱明等市、区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七大联围分步实施水体综合整治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战略。
顺德因水而得,依水而生。全区大小河涌近千条,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约32.6%。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顺德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对此,顺德区创新实施“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发展战略,坚持总体规划、系统治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治水为总抓手,致力蹚出一条具有顺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如何科学治水?顺德给出的答案是以“联围”为单元系统治理。
七大联围示意图。
“‘联围’是珠三角农耕文明的智慧,我们结合实际把全区分为七大联围,科学规划,系统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流域水环境整治,实施联围综合治理。”在开工仪式上,顺德区副区长黄志捷介绍,联围治水,顺德坚持“四先四后”原则,具体为先摸排后设计、先清岸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先治水后治城。
与此同时,采取挤外水、收污水、大分流、小截流的技术路线,全力推进清岸、清源、提质、净水、美岸、智慧、兴城、爱河八大行动,全方位融会贯通到治水大会战中,实现水环境全面改善。
借鉴深圳茅洲河治理先进经验
据悉,此次开工建设的第一批试点联围工程项目包含南顺联安围、群力围和石龙围,涉及陈村镇、北滘镇,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新建空白区排水管网、排水单元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扩建污水处理厂、暗涵整治、河涌疏浚、断头涌连通、水环境整治、内涝点改造、项目范围内管网整理和维护等。
其中南顺联安围总面积约48.51平方公里,联围内共有条河涌,项目总投资29.88亿元;群力围和石龙围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联围内共有22条河涌,总投资22.56亿元;项目工期60个月,含建设工期24个月、运营管理期36个月。
“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电建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调集联合体各参建单位的精兵强将,统筹一流队伍,调配优质资源,确保优质高效履约,创新更高水平的顺德治水模式,向顺德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德安说。
开工仪式现场。
作为首批试点联围治理工程项目所在镇街,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介绍,经过前期不懈努力,目前联围治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通过清岸行动一鼓作气释放滨水空间超14万平方米,并对镇内条河涌进行全域美岸设计,确保管网建设完成后,可马上进行岸线整治。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试点联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正高级工程师、水利水电一级建造师陶明透露,在治理措施上,将在总结借鉴深圳茅洲河流域治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来实行,“首先摸清楚污染来源,尤其是暗涵摸排整治,收集污水,实现雨污分流。”陶明说,在技术方式上,激光三维扫描、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也将充分运用到顺德治水当中。
据了解,在推进第一批试点联围建设的同时,顺德还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合理铺排第二批联围(南顺第二联围和容桂联围、胜江围)、第三批联围(第一联围等区域)治理建设时序,确保全区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开工仪式现场。
“以水兴城是百年大计,绝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一年来,顺德全面总结过往治水得失,坚持问题导向找重点,坚持结果导向出实效,持续优化治水策略,接下来,全区将坚持尊重科学,以联围治水实现系统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治水效果欠佳、易黑臭等问题;坚持谋定而后动,潜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摸排污染“家底”,做好技术论证和设计方案,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坚持对标一流,把控全链条各环节质量,努力打造治水百年工程,为全市治水探路,努力争当全国治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