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全民都在撑它

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30/9251789.html

在容桂,“万和礼堂”昨日在顺德区桂洲中学揭牌,当地企业万和电气“慷慨解囊”,资助桂洲中学超百万元提升硬件。

在北滘,依托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设立的国强公益基金会资源注入,北滘中学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如今吸引一批优质生源报读“国华创新班”。

全民“撑”教育,成为顺德这座城市独特的品质。在城市经济发展红利转换成为民生幸福指数过程中,一批心系家乡,有着教育情怀的企业家、商协会“慷慨解囊”,为“家门口”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今(10)日,顺德区举行庆祝年教师节暨第28届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晚会,对一批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据悉,近两年,顺德区教育基金会通过启动教育基金募捐活动,目前已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教育捐赠及达成捐赠意向的金额超过5亿元。这一笔善款,将通过奖教奖学、扶困助学、引进人才等形式助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阳光的事业。在顺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长盛不衰,这不仅是“城兴之本”,更是全体顺德人对这座城市最大的守护。

初心:

“慷慨解囊”

是为让家乡变得更好

“父亲没有读过书,但是他心怀感激,盼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一点什么事。”在多个场合上,碧桂园集团联席主席杨惠妍都如是回忆其父亲、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的这一番话。

因为苦过,所以深知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强大力量。在女儿的建议下,杨国强“慷慨解囊”,捐资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高级中学,帮助一批又一批的穷苦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累计捐资总额近千万元,多年来持续捐资助学,香港意大利皮鞋中心董事长、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副主席李伟强也是其中一位乡贤。

李伟强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在家乡衣食无着,被迫与顺德的五百个穷孩子一道,离乡别井,来到设在‘四会县’山区由辛亥革命先驱者周之贞等人开办的顺德青云儿童教养院,边读书边劳动,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李伟强回忆称,当时没有社会善长仁翁的鼎力资助,这班穷孩子不仅不可能念上书,甚至连活下去也很困难。

“因此,后来我就立定了一个人生信念‘建立事业,帮助别人’。”李伟强称,当我事业有所成就时,我就想着要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支持教育,让更多人学有所成。”

“当时我想上学,但家庭困难,满足不了我初中学业。”邓惠娟是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回忆称,昔日教育的匮乏,让自己更懂得珍视教育事业。

“在出来社会后,发现种种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虽然在过去,我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延续自己的教育梦,但如今我希望自己能投身教育,让更多人受惠,让下一代能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邓惠娟说。

在邓惠娟带领下,南兴天虹继承了创始人邓以杨先生的精神,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热心慈善公益、兴教助学,不断回馈社会、回报家乡。

据悉,企业创立30多年来,多次捐资兴办幼儿园、小学,建设道路等。另外,在邓惠娟牵头下,“南兴天虹果仁”兴教助学慈善基金成立,公司每年向该慈善基金注入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学校教学奖学。近两年来,公司还响应顺德区龙江镇政府的号召,两年共捐出超万支持地方教育发展。

延续:

出钱出力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顺德,全民“撑”教育的大爱仍在延续。

一呼百应、万众一心。今年以来,顺德多个镇街掀起了教育募捐热潮,无论是企业家、商协会,还是一个普通的市民,都“慷慨解囊”,为建设当地教育事业不留余力添砖加瓦。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依托各类慈善捐赠资金的丰盈,顺德多个镇街教育基金推出了奖教奖学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基金的“促教助学”作用,激励教师倾力育人、学子发奋成才,促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格兰仕不留余力支持顺德教育事业

在容桂,家电企业格兰仕也“大手笔”定向捐资千万元用于容桂教育事业的建设。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1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