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
来源:乐从本土作家饶树荣先生编著的《英雄河畔话当年》,特此鸣谢!
水乡乐从杨耀桐摄自从公元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市场对生丝的需求量剧减。桑业大受打击。
民国十九年(公元年),陈济棠到广东担任省长之后,为了解决财政经济困难,着力开展经济建设,由广东省农业局出面,提倡种植甘蔗,推广蔗糖业来取代日渐衰落的蚕桑业。由农林局长冯锐博士负责,从菲律宾、爪哇等地引进良种甘蔗,兴办蔗苗培育场,引导农民种甘蔗。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年),我区劳村乡民劳楚翘到蔗苗培育场引进一批良种蔗来试种,获得亩产6~8吨的好收成。跟着,又于现在的南沙、表田等地开办数以千亩计的顺利一农场,顺利二农场来种植糖蔗。这时,其他乡民亦有不少人挖桑头来种植糖蔗了。按当时计,每亩地生产出来的蔗糖价值70元,比种植桑的产值高出一倍。由于这样,弃桑植蔗的农民不断增加,乐从区蔗基鱼塘结构,开始代替原来桑基鱼塘结构了。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广东省政府在沙头建成顺德生产白砂糖的糖厂之后,乐从区的劳村接着开办了公平糖厂,道教村也办起益农糖厂来。顺德县沦陷前,全县只有五间糖厂,乐从区就占了2间。顺德沦陷期间,民间糖厂应运而生,全县的糖厂发展到27间,乐从区就占了17间。抗日战争胜利后,顺德的蔗糖业继续发展,有些缫丝厂改为生产蔗糖的糖寮(即生产片糖的小工厂),全县的民营糖厂发展到50家,乐从区占了25家。
劳村是乐从区最先引进糖蔗来种植的一个乡村,开了种植糖蔗之先河,比其他乡村早种二、三年时间,所以,他开办糖厂的时间也最早,办厂的数量也最多。这个当时人口仅千多的普通村子,先后办了十三间糖厂,占全县民营糖厂数的26%;请进来的外工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