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3日开幕的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上,文旅央企华侨城集团(下称“华侨城”)是唯一一个亮相文化产业综合馆的企业。展区里特色鲜明的文化演艺、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生动鲜活的乡村振兴图展、科技感“爆棚”的互动体验装置,吸引了不少观展者驻足。作为多年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华侨城通过本届深圳文博会对外展示了新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和新方案。
第十七届文博会华侨城集团展台
融入发展大局,助推文化产业新发展
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馆广东团展区,华侨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版图映入眼帘。华侨城已在广东省内13座城市布局,实现大湾区珠三角9市全覆盖,建设了深圳锦绣中华、深圳欢乐谷、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欢乐港湾、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中山欢乐海岸等一批文旅融合标杆,为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注入澎湃动能。9月17日开放的“湾区之声”深圳滨海演艺中心,正是华侨城布局“大前海”的拳头项目之一。作为深圳目前综合设施设备标准最高的演艺场馆,构筑大湾区文化高地。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作为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中央企业,华侨城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投身多个区域文化产业带(群)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优质项目,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促进文化产业新发展。
目前,华侨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了近30个文旅综合项目,基本形成“品牌优势+产业集群”的平台化发展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高质量融合提供了示范。今年初,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同时入选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这正是对华侨城在文旅项目综合开发运营方面杰出能力的认可。
云南大理白族特色“三道茶”
在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华侨城深挖地方特色人文资源,在云南原有的演艺、景区、特色小镇等特色旅游基础上,深化“文化+”模式,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文化演艺为例,华侨城聚焦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态的高度融合,打造了《阿诗玛》《梦幻腾冲》《奇幻森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精品演艺剧目,演艺板块业务年均商演超过场,年接待观众人数超万人次。
利用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华侨城依托中柬文化创意园、西双版纳欢乐雨林、德宏生态田园康旅新城等沿边“国门工程”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之路。
在“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引领下,华侨城坚持以文化筑城,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含“新”量。在本届深圳文博会的分会场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打卡Bàng!儿童艺术节主题展;发源于这里的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经过16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建设了5个艺术馆群及7个分展区,为公众带来丰富精彩的艺术项目和公共教育活动;持续13年的T街创意市集汇聚了超70家本土原创品牌摊主,琳琅满目的创意设计产品吸引年轻人“淘宝”;B10音乐现场通过摇滚、民谣、先锋等风格多样的音乐演出让人们释放压力……很难想象,1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被遗忘的旧厂房,正是华侨城依托这些旧厂房逐步构建起以当代艺术、创意设计、先锋音乐为核心的文化创意集聚生态,将其打造为一张最能展现深圳文化创意活力的靓丽名片。
观众参观华侨城集团展台
放眼全国,在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江苏无锡,华侨城保留原锡钢厂的部分老厂房,将其打造成为无锡运河汇游客集散中心;在千年古城襄阳,华侨城依托城市公园、水岸、街头绿地等城市空间开展各类公共艺术活动……文化艺术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图景,在华侨城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比比皆是、处处精彩。
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刘凤喜表示,作为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排头兵”,华侨城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华侨城方案”。
深耕文化园地,百花竞放激活新消费
本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除亮相文化产业综合馆和粤港澳大湾区馆两大主会场外,还通过深圳锦绣中华、欢乐谷、世界之窗、欢乐海岸、大鹏所城、甘坑客家小镇等七大分会场联动,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成为华侨城文化业态百花竞放的剪影。
深圳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
在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分会场,非遗展演、文创市集、手工体验等文化创想内容汇集一堂,“文化+”新业态内涵更丰富、形式更新颖、特色更鲜明。“听说大鹏所城是深圳‘文化之根’,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特意来这里体验一下。”来自广东潮州的陈女士说。自年进驻以来,华侨城以文化引领,促进形态、业态、文态“三态合一”通过打造别具大鹏特色的文创产品、场景式的综合文化体验空间,让文化在旅游中“活”起来。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是新时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多年来,华侨城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坚持文化在创新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优质旅游品牌中的核心地位,紧扣扩大内需战略,通过高水平的文旅融合全面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例如在四川广元剑门关,华侨城利用剑门关景区位于川陕苏区核心地带的地理优势,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载体形式,将党建引领、红色主题融入旅游产品设计,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剑门关景区已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近7万人,较年同期增长7倍,弥补了跨省游、远程游游客下降的影响,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剑门关华侨城相关负责人说。
观众排队体验“动感式飞行影院”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高新科技的应用将让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华侨城一直注重打造文旅融合的“科技引擎”,通过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构建以官方电商平台“花橙旅游”和官方文旅APP“花小橙”为核心的智慧营销体系,以“文化+科技”创造沉浸新体验、撬动消费新空间。华侨城与央视《国家宝藏》栏目联手打造的全新文博数字数幻体验项目——国家宝藏丨奇幻空间,精选多件国宝,依托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方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沉浸在超时空文博数字幻境之中。此外,华侨城旗下北京欢乐谷大型东方神话秀《金面王朝》、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主题灯展、大理古城派对式戏剧《幻境》、文旅科技集团新一代高科技共享主题公园“卡乐星球”等,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也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在内容创造方面,华侨城通过打造“小凉帽”“爆笑两姐妹”“大蓝鲸”“大力神廖廖”等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结合跨界元素持续生产新内容,激发更多消费需求。在甘坑客家小镇,华侨城围绕非遗项目客家凉帽打造的“小凉帽”,推出童话小说、绘本、TV动画、VR电影、AR游戏、有声剧等形式的作品,其中,《小凉帽之白鹭归来》VR电影、《小凉帽》系列动画片多次斩获国际大奖,极大地提高自主原创IP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传播岭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华侨城以IPTown模式在甘坑客家小镇落地小凉帽农场、小凉帽之家酒店、小凉帽V谷乐园、小凉帽魔法屋等IP授权品牌文旅项目,推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目前,甘坑客家小镇已累计接待游客超千万人,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华侨城襄助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二十四史”历史典籍整理工程,编纂出版《今注本二十四史》。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今注本二十四史》国家级IP首个衍生主题业态“二十四史文献展”落地甘坑。未来,华侨城将携手相关合作伙伴,围绕“今注本”超级IP,在动漫、电影、电子书、网络文学、主题书院等新文创领域展开合作,打造“今注本”系列品牌。
全面小康文化偕行,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在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藏族“唐卡”教学引来不少游客参与;在深圳世界之窗,来自非洲大陆的异域风情表演“点燃”游客热情;在深圳欢乐谷,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正争相拍照分享至朋友圈;在深圳欢乐海岸OCT创意展示中心举办的“无轮之廊”胡安·米罗艺术展,成为人们周末休闲娱乐、陶冶艺术情操的好去处……充满浓厚文化艺术氛围的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深深地吸引着人们闲暇之余流连于此。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小康,也是文化上的小康。多年来,华侨城坚持产业发展与文化公益相辅相成、统筹推进,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念助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品质、品位、风格更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供给,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补钙”。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bàng!儿童艺术节”
每年凤凰花开的季节,华侨城联动区域文旅企业、外部组织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造的OCT凤凰花嘉年华,通过举办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活动,打造成为自然与艺术相融的人文胜地。自年起,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每年开展百余项公共艺术和文化活动,为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在今年的活动中,深圳欢乐海岸、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AT深圳馆联合主办的“Bàng!儿童艺术节”,通过开展美育行动激活并提升孩子们对美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襄阳华侨城国际涂鸦季汇集8支艺术家队伍,为城市带来一场街头涂鸦狂欢……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观众好评,成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新载体之一。华侨城创新文化的表现手法,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角度,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悠久历史和人文气息,创新推出“地方展演题”“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飞花令”等新玩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
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藏族“唐卡”教学
全面小康,需要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华侨城正稳步推进“个美丽乡村计划”,并通过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弘扬时代新风、促进乡风文明。在海南三亚中廖村,华侨城打造了一座独具黎家特色的综合性农家书屋,不定期举办书法、亲子绘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成都安仁南岸美村的乡村生态博物馆、青岛即墨莲花山的乡村振兴展示中心等,通过全面展示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产业特色,以文化凝练村民精气神、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华侨城推动美育与在地文化的融合,创新美育帮扶模式,让“艺术之花”在乡村绽放。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华侨城通过开展“苗朵向阳开”助学项目,帮助苗乡孩子用画笔表达对美的感受;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华侨城举办“MENG想同行共绘美好世界”绘画大赛,引导孩子们“绘”出对同胞、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小普希村,华侨城举办“焕醒基诺之光”公益活动,深挖基诺族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文创化的艺术改造手法进行公益艺术墙绘设计,唤醒人们对基诺文化的记忆与认知。
(图片由华侨城提供)
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