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越伶仃

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63.html

8月珠江,水涨船高。

行驶在广深沿江高速,珠江碧波之上,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清晰可见,如巨大“竖琴”矗立于江海中。超级工程进展不断推进,奏响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环珠江口公里“黄金内湾”的建设强音。

号角催人奋进。8月10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学习。这是7月11日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之后,深圳和中山两市党政代表团的首次交流。

省委继批复顺德、广州开发区、深圳、南海和东莞等5个改革创新实验区后,将又一个重大改革创新试验田放在中山,这是中山必须扛起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中山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以“六个一体化”破题,带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命题,深中两地握手,打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波光升腾,珠江风景多锦绣;长风浩荡,乘势而上越伶仃。

跨越珠江口需要多久?

对于珠江东西两岸的居民而言,是90分钟的车程和30分钟的期待——从现有的通行条件看,通过虎门大桥往广深沿江高速,90分钟是交通无拥堵状态下的理想行车时间;两年后,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有望缩短至30分钟。

对于珠江两岸的区域协同发展而言,是长达10多年的期盼——从年启动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研究,到年9月省政府批复珠江口跨江通道统筹规划,再到年12月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动工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步伐,随着深中通道建设的推进不断推向纵深。

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将“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作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年5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带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年7月,省委深改委公布,广东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这是着眼于大湾区建设全局的长远布局。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岸强、西岸弱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问题突出。在珠江东岸,仅深圳、东莞两市的GDP,相当于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两市的4倍。由于交通设施、创新资源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东强西弱”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期以来亟待破解的难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城市群的抱团、聚力发展方向愈来愈明确,而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提出,无疑是广东在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的重要一笔。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步步推进,全方位、开创性的改革开放之路,再一次在珠三角城市群上演;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将从新时期的深中“双城记”开始。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建设广东第六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历史的交接棒转到中山,是任务,也是担当;是探路,也是破题。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时间里,“专业镇”经济为中山工业基础立下汗马功劳。转换到高质量发展赛道后,中山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土地瓶颈、水污染严重、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矛盾和问题制约,这是结构性、历史性、积累性发展难题,也是中山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问题。

以改革思维突围破局。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中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加快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山,将其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历史机遇”。

如何破题?

——深圳需要什么,中山就提供什么。

郭文海履职中山以来,抓了几项重要工作:推进“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发起大兵团治水、大力推动“文化兴城”、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改革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推动交通畅通工程、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全面拥抱深圳。

——市委组织部开展“向深圳学习”系列干部培训活动,选派市管干部到深圳参加培训班、邀请深圳师资到中山授课等,通过多种培训形式让中山干部学好深圳先进经验,推动中山工作落地成效。

——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中山改革的“头号工程”,努力打造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在提高审批效能、深化信息互联互通、高效服务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对标先进、不断提升,推进深圳、中山营商环境一体化,为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营商环境一体化探路。

——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通过拓展产业空间全面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当前,中山正以背水一战之势全面掀起低效工业园改造热潮,上半年组织了四轮集中开拆,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面积近万亩,计划年内拆除整理1.3万亩、三年拆除整理6万亩,坚决破解土地碎片化、低效利用等瓶颈,重点打造好十大万亩级主题产业园区,为产业一体化腾出足够的空间。

——计划五年投入亿元,加快谋划建设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深中城际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同时加快推进高快速路网建设,构建“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让所有镇街快速接驳、无缝对接深中通道,加快形成“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全面构建“深圳创新力量+中山产业基础”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创新链,着力破解东西两岸创新协作网络不紧密、西岸城市科创融资能力弱等问题,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

——加快探索建立深中社会治理协同路径,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法治领域改革、公共服务共享、政务跨市通办、公共卫生协同等重点领域,携手深圳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文化、旅游、历史文化等角度挖掘城市资源,与深圳形成呼应互补。中山将全面对接深港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探索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有序衔接,通过推动珠江口“一江两岸”整体规划建设,共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黄金内湾”。

——拿出50亿元鼓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全市铺开低效工业园改造,推出项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把深圳产业的延长链、配套链落在中山大地上。

——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合作机制,设立“跨域通办”服务窗口,并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设立“省内通办”专区,实现个事项“省内通办”。

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奋进中发展,于变革中新生。深中一体化,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征途。推动一体化发展需要“借力”,更要自身“给力”。破解历史性、结构性、积累性难题,中山既有破题发展的自我要求,也有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自我担当。从低效工业园改造到水污染治理,从干部队伍转作风到营商环境改革的实践,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山以一个清醒的反思者、积极的奋斗者形象,直面历史问题,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等关键词落实到工作中,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山,拿出一个全新的“战法”。

这是一段把握机遇的航程。深中通道改变了中山的区位优势,深圳近在咫尺、距离香港也更进一步,中山“东承”实现新速度;不止于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打开“南联”的新可能,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建设为“北融”打开新局面,而与江门交通路网的联系,则为“西接”提供新空间。实践证明,只有打开胸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次风雨兼程的行进。改革开放之初,在无经验可借鉴、无前人能指路的时候,是罗三妹山那一声“不走回头路”的果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20世纪80年代,是来自村居、镇街和市委、市政府的创新和探索,让“中山货”畅行天下,齐心打响了广东“四小虎”的名头;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是政企合心抱团,组成小分队走出特色招商的路子,守住了中山的工业基础;如今,在中山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全市上下以更大的除弊创新之勇气、大刀阔斧改革之魄力,投入到这场事业中来。

这是一场主动作为的探索。“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中山父老乡亲高度负责、对中山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掩盖、不埋怨、不回避、不推托,不在矛盾和问题面前却步、不作为,敢于、善于直面问题,敢于、善于挑战不可能。”郭文海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的表态,掷地有声。处在改革前沿阵地、闯出广东“四小虎”名号的中山,要勇于在新时期为新发展积极探索、敢于担当。

“我们要以深中一体化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政策优势,深入推进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等‘六个一体化’,一个一专班、一个一方案,通过项目化、工程化落地落实,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无限的想象、美好的前景。”郭海文表示,以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中山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以改革的思维突围破局,努力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

凝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改革探路,以此破题。自省委深改委公布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消息以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山积极主动与深圳对接,推动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和落实推动等环节的完善。8月10日,郭文海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学习,中山将以“六个一体化”全面学习拥抱深圳,通过支持服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带动自身发展;深圳明确表态,将全力支持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山接过历史性一棒,把肩上的历史责任写在了改革征途上。

新的曙光,跃出了伶仃洋的地平线。

罗丽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7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