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刘嘉麟
岭南水乡,正在回归水边。
禅城,要一体打造滨水景观带;
南海,高标准建设“七湖两湾”;
顺德,把“以水兴城”作为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
高明,用“碧水绕城郭”的水生态描绘城市画卷;
三水,从多角度入手写好“水文章”。
今年以来,佛山各区在部署城市建设工作时,都把“水生态”“水文章”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12月19日,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揭牌成立,在佛山率先打响治水大会战。
“保护花草树木、河流水系,就是保护城市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佛山新一届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战略,全面开展治水“八大行动”,全力打造好山好水好风光,努力书写佛山绿韵水乡新篇章。
新一轮城市升级总动员,“治水”缘何成佛山“治城”的新开关?
清醒的回归
制造业高度发达、工业化高速发展、新一线城市、GDP过万亿……这是佛山给外界的普遍印象,也是佛山引以为傲的成绩。
然而,佛山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却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仍有许多短板亟须“补课”,重塑水生态是其中一大课题。
在步入新征程之际,佛山提出治水大计,某种程度上就是把佛山的城市升级与水乡的治理画上了等号。
这是一次清醒的回归。在从传统农业向工业重镇的快速转型中,不少佛山人或多或少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佛山是一个水乡。
在这里,西江、北江、绥江三江奔流,如同佛山的血脉,它们在下游交汇,冲积出了珠江三角洲。佛山有典型的水乡风情,超过条大小河涌穿城而过,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
因水而兴、向水而为,水曾给佛山带来了巨大的成就。因为水,明清时,佛山便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因为水,佛山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因为水,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这是一次坚定的再出发。回首过往,佛山全力推进城市升级,但更多的是对黑臭水体的整治,并没有将水环境当做城市升级的关键性抓手。
此前的各项城市升级行动明显提升了城市环境、优化了城市功能,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如今,又到了城市再造的关键时刻,佛山何去何从?回归水边成了新选择。
佛山找到了自己的魂。在如今的佛山,多修几条路或多建几座桥,都不能解决城市面貌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治水”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因为水是佛山生生不息的根脉,也是最宝贵的“家底”。“治水”是重塑和再造佛山城市空间的以一持万之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拥有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其沿岸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是高密度城市中稀有的城市开敞空间。正如黄浦江之于上海、珠江之于广州,水环境已成为重要的城市战略资源,以及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
发展重心回归河流,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既尊重了佛山的历史底蕴,也抓住了佛山独特的名片和个性,也就明确了城市向上突围的方向。
今年,佛山各区在部署城市建设工作时,都凸显了“水”元素。如,顺德提出要把“治水”作为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打造美丽中国标杆;地处三江汇流处的三水将从多角度入手写好“水文章”,打造湾区之源名片;高明将用“碧水绕城郭”的水生态描绘城市画卷,让“山水间、最高明”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治水”已成为佛山城市发展当中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当“以水兴城”方略敲定时,“治水”就成为佛山“治城”的新开关。
不可忽视的引力
逐水而居,临水建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向高度工业化行进的过程中,一直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引力,推动着佛山回到“水边”。
大约在十年前,工业大区顺德开启从工业立区向城市升级转型时,就已提出了建设更多“一河两岸”的新思路。而大良与容桂之间的德胜河,更是顺德人民心心念念希望做好开发的核心腹地。如今,德胜河“一河两岸”已经成了城市发展的标杆。
南海没有顺德幸运,因为中心城区没有德胜河这样的大水系。但南海想到了“造湖”,这就是如今已经非常成熟的千灯湖片区。
“千灯湖”创造了佛山城市发展的一个奇迹,给南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尝到甜头的南海,今年将抓住中心城区扩容机遇,继续做“水文章”,不仅要高质量推进治水大会战,更提出要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等“七湖两湾”的打造。
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水的引力,始终在拽着这座岭南水乡回到水边。
其实,回到水边已是城市发展新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新支点。
成都天府新区成立之初,大手笔拿出多亿元推进治水等生态项目建设,意图通过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获得超量回报。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值,如今,逐水而来的成都科学城,已布局53个校院地项目,引入个项目,总投资近亿元。
无锡,是太湖边上的明珠。年因“水危机”事件关停整治余家“散乱污”企业,倒逼当地产生了“河长制”,开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进程,并成为全国生态治理的典范。良好的水环境,吸引了创新型企业蜂拥而至。“十三五”以来,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3%,高新技术企业达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江苏第一。
成都和无锡,并不是“因水而兴”的特例,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嗜水如命”。从这些城市运作中可以得出一个经验:越是重视水的城市,越能够将水文章做到极致的城市,越是一个具有灵魂和创新活力的城市。
先行一步的顺德,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顺德的治水其实包含了三层内在逻辑:第一层是以水美城,顺德是个水城,把水治好了,城市就美了;第二层是以城聚才,城市美了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第三层则是以才兴城,有了优秀的人才,城市自然会兴旺发达。
岭南的热望
一直以来,佛山都是一个经营城市的高手。
从年起,佛山就下大决心提升佛山的城市品质,从“绿地佛山”到“城市升级”再到攻坚“村改”,佛山一直在破题。如今,当佛山选择把“回到水边”作为新方略后,将给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革新?
作为岭南水乡,无处不在的水系奠定了佛山这座城市的运作肌理,治水其实是一次重要的系统重构。
具体来说,就是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传承水文化、激活水经济。为此,佛山将全力推进治水“八大行动”;以西江北江水生态主廊道、城区千亩生态公园环、城郊万亩郊野森林环为节点,串联形成宽阔的风貌带;建设公里城市碧道,打造个秀丽湖库……
佛山“治水”不仅仅是要消除黑臭水体,还将沿着水脉清拆沿岸违建,铺排建设碧道、文体设施、学校、医院,打造生态优美的共享公共空间,真正做到还岸于民、还绿于民,以长治久清、河畅景美的水环境推动城市价值持续提升,实现城市空间的重塑再造。
换句话说,佛山的治水,是从“治水”到“治城”的辩证统一,更是从“生态”到“生活”的布局升级。
可以预见,佛山将开启一次城市升级的总动员。打赢这一仗,佛山城市形态有希望发生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它将是“绿色佛山”给出的最好答案。
从更深层次去看,在某种程度上,由治水引领的佛山城市再升级、品质再提升,就是岭南水乡的再升级。
如今,在长三角多地,江南水乡已经完成了蝶变。而岭南水乡蝶变的这个课题,已经摆在了珠三角面前。
在佛山周边,中山、江门等地也在寻求岭南水乡新突破。但岭南水乡的主要脉络就集中在佛山。如果佛山“治水”能够闯出来,也将把“岭南水乡”带进新的时代。
河流孕育了城市,也彰显着城市的抱负。当佛山回到水边,才能真正照见自己,照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