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蒋晓敏
顺峰山下,佛山市委党校,迎来一批特殊的学生——民营企业家。佛山正在进行的这场热烈的思想大解放,必定绕不开这批特殊的学生。
在“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成为各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佛山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新时代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迭代以及企业家能力的更新。
“务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头羊”的佛山,如何超越“创二代”的接班传承,推动更多民营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一场新的“洗脚上田”开始了。
“双手”的共振
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良性互动,是佛山这座城市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在这座民营企业贡献了60%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税收、90%以上企业数量的制造业大市,当政府的改革与佛山企业家的突围同频共振时,往往是佛山能够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佛山政企秉持开放思想和改革精神,创造“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样本、“三个为主”的顺德样本,共同拉开了工业化序幕。
年,顺德率先开始被称为“靓女先嫁”的产权改革,转换企业机制,涌现了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21世纪初,佛山又实施政府超前引领,重点培植新兴支柱产业,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当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佛山支柱产业经受住了考验,在珠三角城市“保增长”的战役中率先突围。
与此同时,佛山各类“行业冠军”排队上市,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出现了“佛山板块”。
此后,不管是将在商界备受推崇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还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提出“全球科技+佛山智造+世界市场”的发展模式,助力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全球揽才、输出智能整线设备等创新策略。40多年来佛山制造业之所以长盛不衰,政府与市场的交叠耦合,城市治理者和企业家力量的和弦共振功不可没。
今年以来,佛山对民营企业家培训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由市委主要领导点题与谋划,希望培养造就一大批新时代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如果说过去40多年,佛山民营经济的传奇是政商互动、企业与城市共生共长的故事。那么进入新发展阶段,佛山要开思想新局,开发展新局,也需要形成政企新共振。
制度的接班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新经济、新业态,新活力涌现时,一定是新的企业家涌现的时候。美的、碧桂园、海天、万和、新明珠等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相继崛起的背后,就站立着何享健、杨国强、庞康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
但随着第一代企业家走向暮年,佛山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二代如何接班”成为区域发展的一大热点话题。
过去十年,佛山不少“创二代”接过了父辈的担子,“70后”“80后”渐成主角,“90后”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大多有留学海外的经历,相比“创一代”更有国际视野,也乐于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然而,企业家才能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并非天然的血脉传承。对佛山企业来说,需要避免的是“90后”接班了,制度却还是“70后”“80后”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企业传承不只是一个人的接力,更是一个体系、团队的接手,一次制度的迭代。
对此,今年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务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领头羊,归根结底是为了完成从人到制度的迭代,锻造佛山民营企业的制度竞争力。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立足佛山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三个核心要素至关重要,那就是:与现代接轨、和家族共荣、向人才招手。
与现代接轨,不管是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制度,还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最终指向的是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作为佛山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先行者,美的集团是佛山企业的典范。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致力于推动美的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横向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分析会的三会运作模式,赋予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职能,既成就方洪波,也成就了美的成长为世界白色家电巨头。
和家族共荣,意味着家族企业也要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潮流。不管是薪火相传还是血脉延续,处理好企业和家族的关系,是民营企业不断进化的关键。
家族经营不意味着原始,非家族经营也不意味着现代。经济学家周其仁提出了一种“等价”理论:在可以自由选择的市场里,家族经营和非家族经营可能长期并存,因为儿子接班与外姓职业经理接班的效率等价。
放眼全球,家族企业的代表福特、洛克菲勒广泛聘用职业经理人担任操盘手,背后的股权控制与治理结构相互制约是其永续经营的制度保证。
向人才招手,需要佛山企业敢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通过权力的分享赋予更多人作为企业家的“权责利”,提高持续经营能力。
从方洪波到莫斌再到左满轮,美的、碧桂园、联塑等佛山企业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为其他企业做出了示范。但纵观整个佛山,职业经理人体系仍然只有点的突破,没有真正发育起来,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新“洗脚上田”
现代企业制度,是搏击市场风浪的“王牌”。但要实现制度的接班,佛山也需要伴随涌现新的企业管理思想、新的企业家群体,以及企业家培养出新的领导力。尤其是“领导力刷新”,这是企业家面向未来竞争的关键,佛山民营企业需要来一场新的“洗脚上田”。
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佛山,在不久前提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发出了呼唤新一代现代企业家担当城市代言人的宣言。
高素质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佛山给出了新的定位:家国情怀、现代气质、科学素养、管理能力与责任担当。
这也是佛山对企业家才能的新期许。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一书中指出,“使一个企业真正与众不同,并且成为其独特的资源的,是其利用各种知识——从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到社会、经济和管理的知识的能力。”
在成本优势减弱的当下,提升企业家科学素养,尊崇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必由之路。
科技是“真佛”,谁拜谁受益。只有“拜科技为佛”,企业家才能瞄准科技、产业前沿,挺进“无人区”而解“无解之题”,建构新的“独到性优势”。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这句话已成为许多企业家的格言。而“华为基本法”中有名的“铁三角”,其核心是对一线人员充分授权,使其机动决策。但对当前的佛山企业来说,从模仿创新走向颠覆性创新,更缺乏的是“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的新型“铁三角”组合。
纵观深圳、苏州、武汉等制造业大市中实现创新突围的企业,大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家注重积累人才优势,以各种激励引进工程师甚至科学家;一种是企业创始人本身就是工程师或科学家,在前沿创新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
在当今世界,创新不仅需要在实验室里萌发想法,还要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进行战略定位。当科学家“想到了造”,工程师造出产品,企业家开发市场;当“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成为专注创新的合伙人,绽放出“科技创新成果之花”,佛山才能形成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打造出新时代的“两家一花”。
44年前,在距离佛山市委党校约5公里的顺德人民礼堂里,面向“洗脚上田”的社队企业当家人,顺德社队工业局曾举办了一个培训班。何享健、梁庆德等一批接受培训的青年企业家,后来都成为佛山制造的领军人,孕育出一个庞大集群,推动了佛山工业经济的蝶变。
进入新发展阶段,佛山再次出招:要像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一样,对民营企业家群体开展常态化、全方位培训。经历这场新一轮的大培训,佛山将会涌现怎样的一批新时代企业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