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家长圈都在热议期末考试成绩的问题,与以往画风不同的是,大家都不知道具体的成绩,只知道成绩对应的等级。家长们明显的不适应这种的转变,有的认为简直就是“考了个寂寞”。虽然同样是用等级来代替具体的成绩,但笔者发现,佛山五区却对“等级”有着自己的定义,不同的区,甚至不同学校之间,“等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用等级代表全区的排名情况,有的用等级代表相应的分数段。笔者将这次期末考试的“等级”收集如下:
一、顺德区本次顺德区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划分统一按:A+(前20%)、A(前20%-35%)、B+(前35%-65%)、B(前65%-85%)、C+(前85%-95%)、C(95%之后)六个等级。
顺德是按照区排名来划分等级的典型代表,其实这种划分方法也有利于各学校对学生排名的直观了解,相信各初中也是根据这个具体排名去了解学生的情况的。
据知情的家长爆料,顺德全区7年级的考生人,按照比例计算A+等级约为人,A等级约为人,B+等级约为人,B等级约为人,C+等级约为人,C等级约为人。
按照顺德区年普通高中录取率58%计算,人中能上普通高中人数约为人;按顺德区年公办高中录取率51%计算,人中能上公办高中人数为人。对应地,B+层次中大概前一半的人才有机会上公办高中。
二、南海区(一)小学阶段
分别为A+、A、A-、B+、B共5个等级。具体为:
主科
1-3年级A+(95分以上)、A(90-94分、A-(85-89分)、B+(60-84)、B(60分以下);4-6年级A+(90分以上)、A(85-89分)、A-(80-84分)、B+(60-79)、B(60分以下)。
综合科
美术、音乐、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学科:1-6年级A+(90分以上)、A(85-89分)、A-(80-84分)、B+(60-79)、B(60分以下)。
(二)初中阶段
与顺德的用区排名来划分等级不同的是,南海是以具体分数段来划分等级的,小学阶段划分5个等级,而初中阶段笔者目前只收集到桂城街道的情况,划分的等级更加的细,一共分为9个等级,以分制来看,以5分作为等级之间差距。对应每个层次的分数,与顺德的排名情况划分不同的是,南海的分数段划分方法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分数,与真实分数的误差可能就在4分以内。
三、禅城区对于禅城、高明、三水区的成绩等级划分其实笔者并不了解,只是零星的听个别家长在群上有透露学生的个别成绩,有的家长爆料,禅城二年级成绩有A1、A2、A3;而有禅城一年级的家长则透露成绩的等级是A+、A、A-。到底禅城区统一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笔者不了解,或者有没有可能是不同学校之间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也是说不定的。
四、其他笔者刚才已经说了,除了上述的划分等级标准外,不排除部分学校是根据本校的排名进行等级划分的,这种操作与全区的统一标准对比,可能有利于同校和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对比,但同时没有按照全区统一标准去划分等级的话,也不利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掌握。例如有的家长收到的等级标准是:
A(年级前30%),B(年级30%—60%),C(60%—及格),D(不及格),这种等级的划分跨度更加大,知道年级的排名,但对个人真实成绩其实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家长们都应该知道,为什么这个期末考试没有公布具体的成绩而只公布等级,这是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这就是“双减”的新常态。虽然如此,但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对此还是有所吐槽的,考试了不公布成绩,其实并没有发挥到考试的查漏补缺的作用,考试了连试卷都见不到,家长连孩子学得怎样,学习效果如何其实是不掌握的。这样的考试,是否发挥了考试的真正作用呢,其实家长心里还是明白的。
作为家长,如何适应“双减”的新常态?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会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家长要思考这个问题必须要认清现实,考虑清楚以下问题的答案。“双减”后期末考试的难度降低了吗?“双减”后孩子的同龄人学习强度、深度减轻了吗?“双减”后中考的模式和录取方式发生变化了吗?“双减”后高考的指挥棒发生变化了吗?......
问题思考清楚了,该如何适应新常态,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内容:
也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来自一位学霸价值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