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言文主题复习走向写作学习
佛山市龙江外国语学校薛嘉怡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对文言文的学习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其中涉及文言文为22篇。
《课标》中的评价要求是:1.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语法、句法邓方面的概念不作考试内容。
中考的文言文复习,设计的篇目较多,若每个篇目都追求细讲,就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教师必须明白文言文复习课不能等同于新授课,所有的知识重复讲授。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回归教材,结合课标,整理文言文的考点,在这些基础上,对多篇的文言文进行主题分类整合复习。
《课标》中的关于写作的评价中也提到: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爱莲说》《陋室铭》属于托物言志手法中较为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借助文言文主题复习的契机,学生能更深入学习到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教材版本内容及课时说明
本次教学设计涉及到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和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
在课时安排上,本次教学设计安排3课时。
第一环节:自主巩固,温故知新(1课时)
第二环节:对比复习,分析异同(1课时)
第三环节:明晰手法,学以致用(1课时)
三、教材分析
《陋室铭》《爱莲说》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马说》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三篇课文属于托物言志(寓意)类的文言文,可设计成一个单元进行整合复习。
四、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陋室铭》《爱莲说》《马说》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通过文本对比,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主旨等方面分析异同,更深入解读文本。
3.明晰文本中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对比,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主旨等方面分析异同,更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明晰文本中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六、学情分析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是统编本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篇劝谏文言文,本组文言文的整合的主题是表现手法,属于托物言志(寓意)类的文言文。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是依然停留在碎片化理解上,很难在学过这三篇文言文的基础上求同比异。因此,把习得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本教学设计重在通过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内容、语言、主旨等角度阅读此类文言文,习得细读托物言志(寓意)类文言文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自主巩固,温故知新(1课时)
(一)看真题,明考点
课内文言文加点字解释考查
年份
篇目
加点字解释(真题)
考察点
题型
《曹刿论战》
鄙、属、驰、伏
实词(古今异义、常规词语)
填空题
《富贵不能淫》
诚、志、谓、屈
实词(常规词语、使动用法)、虚词(副词)
选择题(勾连课内其他篇目)
《岳阳楼记》
属、去、偕
实词(通假字、常规词语)、虚词(副词)
填空题
《送东阳马生序》
走、至、腰
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填空题
《出师表》
躬、夙、慢
实词(古今异义、常规词语)
填空题
小结:从近五年中考真题中发现,课内文言文的加点词解释的考察形式基本稳定,以填空题的题型出现居多。其中主要考查实词为主,其中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二)我是命题人
1.复习《陋室铭》《爱莲说》《马说》的字词解释、句子理解
2.筛选出三篇文本中值得考察字词句子,补充完成下列表格中题目命制。
(要求说明:①不与已有的题目重复;②字词题量不多于8小题;③句子题量为2小题;④命制完成后,小组内相互交换进行复习检测、相互批改)
(三)我是积累达人
1.真题再现
小结:从近五年中考真题中发现,课外文言文的字词解释的考察形式相对稳定,都以选择题的题型,与课内文言文字词勾连。所以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意同篇的一词多义和多篇的一词多义的积累至关重要。
2.通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马说》,找出其中的一词多义的字词,填写在表格中。(要求说明:勾连范围不局限于三篇课文)
《陋室铭》
《爱莲说》
《马说》
第二环节:对比复习,分析异同(1课时)
(一)再次细读文本,比较三篇文本在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主旨等方面的异同。(要求说明:1.独立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交流,优化表格内容;3小组展示)
文章
相同点
不同点
内容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主旨
语言
其他
《陋室铭》
《爱莲说》
《马说》
(二)归纳阅读方法
1.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觉得阅读这类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
预设:①找准文本中所托之“物”;
②分析文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
③寻找作者自身给予或当时社会背景与之勾连之处,明晰写作手法
④找出作者的创作主旨
(三)拓展延伸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⑴,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⑽,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⒀,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1.本篇文章作者喜欢“松”的原因是?
2.简要分析本文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及作用。
第三环节:明晰手法,学以致用(1课时)
(一)图忆文
(二)明概念,析手法
1.明确托物言志的概念,联系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1)概念: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2)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
篇目
物
寓意
《爱莲说》
对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仪表气质进行描写,找到了“莲”与君子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上的联系
借对莲花的歌咏,抒写了自己不受污浊社会的沾染、刚直不阿的操守和情怀。
《陋室铭》
对自己居住的房屋的描写,从环境、社交、生活情趣方面
表达了面对挫折的磨难,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
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
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卜算子·咏梅》
借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自身的生长情况
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明确托物寓意的概念,联系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1)概念托物寓意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此类文章具有寓言性和哲理性,含意隽永深刻。
(2)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寓的什么意呢?
篇目
物
寓意
《马说》
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
阐释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
《小桃树》
借小桃树的经历
表达了面对挫折的磨难,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3.托物言志与托物寓意的概念区分:
(1)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2)“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三)写作技巧宝典
1.如何把这些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借助《陋室铭》《爱莲说》《马说》的分析图)
步骤:
(1)引出“物”
(2)托“物“”(描写事物)
(提示:这是写法中重要部分,围绕着文章的立意所需,充分展开描写)
小结:从外部环境写到内部特征、从大到小等方向描写。
(3)言志、寓意(由物及人,升华主题)
(4)结尾照应
2.小试牛刀
根据下列事物,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思考,找出该物的特点、性质,如何立意(言志、寓意)?
向日葵爬山虎树根太阳蜡烛老鹰蒲公英
(要求:1.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展示想法)
八、作业设计
1.完善收集课堂上的素材2.写作训练:A层的同学选择今天所学的写作手法,完成一篇字以上的作文;B层的同学选择今天所学的写作手法,完成片段写作,字数不少于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