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经济转向高品质发展,“村级工业园”却成为了许多地区产业升级的障碍,土地利用率低下,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10月23日,凤凰卫视《财经正前方》栏目刊播报道了《顺德村改进行时—新发展理念实验区观察》,以顺德“村改”为观察点,看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如何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报道全文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经济模式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在广东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村级工业园,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诞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村级工业园里。四十多年过去了,顺德早已成为闻名全球的制造业强区,拥有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产值近八千亿元的制造业集群,然而如今的顺德却感觉到了产业空间严重不足、传统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的困境,这同样也是中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年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推开了村级工业园改造这一“头号工程”,推动产业发展格局重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顺德模式”,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典型代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示范意义。
节目以顺德为观察点,看顺德如何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月,在顺德陈村智能装备产业园内,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最近企业的订单快速增长,车间里的机器人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赶订单。今年得益于有了新的厂房,公司产能翻了一倍。
机械设备企业财务总监徐协旺:
“这边是我们原有的厂房,然后这边是我们年开建,今年大概3月份完工的厂房。”
借助村改,这家企业在原有生产面积上扩增了平方米,如今总生产面积提升至7万平方米。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村改办相关负责人关伟棠:
“因为这一片的话,它之前它的土规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村改政策才能够给他们这个指标,然后他们才能够改造。”
机械设备企业财务总监徐协旺:
“从去年10月份有一栋交付了开始使用,我们整个产能这一块,比去年提升了一倍。标准机由原来的一周时间(交货),现在压缩到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交货了。”
在顺德容桂,一家国际大型家电企业刚刚获得了一片新的建设用地,正在规划设计一个世界级开源芯片项目,作为企业从传统家电业向科技数字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顺德大型家电集团副总裁邹能基:
“初步的整个规划已经跟镇政府里边都已经谈妥,基本上没问题了。那我们在后期的话,准备要规划做一个工业4.0的一个项目。”
在土地利用率已经超过了50%的顺德区,这些企业能够得到新的建设用地,都是村改带来的成效。
自年起,顺德开始村级工业园改造,依法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截至年10月12日,全区累计拆除整理土地亩、新建厂房万平方米、复垦复绿亩。
今年顺德村改已经从“拆建并举”转向重点谋划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主题产业城,全区十镇街启动建设十个平均超两千亩的现代化主题产业园,总面积将超过3万亩。
一大批新兴产业企业看中了村改后腾出的发展空间,纷纷前来投资设立新的产业基地。
然而就在前几年,作为中国制造业重地的顺德却无法再引进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也无法满足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的要求。
曾经作为顺德工业发展“产床”的村级工业园,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落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土地。一些企业只能向外寻找发展空间。
村级工业园不仅仅是顺德区面对的问题,更是珠三角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突破的瓶颈。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韩治帮:
“一些新兴产业对我们顺德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