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娱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已经被古偶剧迷们说烂了。
大部分古装偶像剧都陷入了这样的怪圈,要么甜,要么虐,在爱情上追求极致,世界观架构宏大,却难落地,最终只是播出效果平平、看得下去,内容及格但难得高分。
相比于多年前的《仙剑奇侠传》《古剑奇谭》《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现在观众的片单中,真的太缺少一部爆款古偶了,《且试天下》的播出让观众看到了一些希望,但从首周播出的剧情来看,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惊喜。
因为同档期有其他原声台词作品播出,《且试天下》中“配音不贴脸”的评论从开播一直讨论到了现在,女主角白风夕的人设修改也让原著粉们有一些不平,大部分的评论围绕着演员展开,关于剧情走向如何?讨论度明显稍弱。
相比于《且试天下》还在努力打造武侠江湖感、群戏价值观可圈可点,《祝卿好》的剧情则非常魔幻,营销“土甜剧情”,但观众只能看到“土”,人工糖精一遍又一遍地撒,生怕观众觉得不甜,然而剧情整体粗糙,逻辑问题不断。
落地的爱情要出挑
古偶剧最不怕的就是谈恋爱,观众爱看的也是恋爱部分,但是恋爱套路的陈旧,却让观众逐渐疲倦。
回顾近几年播出效果不错的古偶剧,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感情线上出新。《御赐小仵作》将探案和爱情线结合,男女主角既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又在感情上情意相投,再加上二人感情观的纯粹和案件逻辑的通顺,虽然没有头部演员加持,但依旧爆红。
《传闻中的陈芊芊》也是如此,世界观架构的新意直接带来了男女主角恋爱模式上的创新,女尊男卑的设定既满足了观众的爽感,也拉满了新鲜感,即便不是IP改编,也有着一大批的忠实观众。
古偶的世界观架构与感情线相辅相成,但也要步调一致,宏大的世界观架构,结果只靠男女主角二人就能颠覆世界的设定,就难免有些牵强,以《斛珠夫人》为例,该剧播出期间,对于剧情的讨论点还是在“疯批皇帝”和“替身文学”之间展开,围绕着男二和女二的感情线很吸引人。
相比之下,男女主角之间,为国为民的牺牲,心系天下苍生的宏图志向,好像代入感就没有那么强,戏剧张力有限。
《且试天下》也是如此,故事开篇黑丰息和白风夕就已经并列天下第一了,从追查玄机令开始,就大量铺陈心系天下的桥段,无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都在为玄机令奔波。
二人的相处从猜忌开始,但却猜忌得略有牵强;并列天下第一,武功上没有分出胜负,但头脑上,黑丰息几乎是处处提点白风夕并加以保护。“黑狐狸”的名号,好像只来自于女主角的不信任,甚至从观众的视角看,可能还带着一些偏见。
男强女强的人设在古偶剧中不少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男女主角都是地位尊贵的上神,《香蜜沉沉烬如霜》中也是天族太子和花神之女,男女主角之间的相处虽然也关乎六界,但情感铺陈远高于世界观背景。
剧情有什么样的“外衣”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情感的表达,情感动人,剧情才有感染力。如果把这些有感染力的内容都扁平化处理,那一部剧也只能是泯然于众人。
《祝卿好》就是这样的例子,原著小说中,女主角是“江州第一恶女”,男主则是“烈男”人设,结果在改编过程中,二人之间的爱情追逐直接变成了傻白甜的恋爱脑,原著中的“病态美人”设定早就不见踪迹,只剩下人工糖精的堆砌。
《祝卿好》
视觉审美要有新意
特效炫技,低饱和度轻纱衣裙,全靠后期完成的打戏,酒瓶杯碗碟满天飞,从服装造型到武打动作设计,大部分古偶好像都上了同一条车间流水线。
回顾一些高分古偶剧,都有一些明显特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桃林和白浅的服装造型,轻盈中带着一些庄严,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至少在造型上看得出神仙的飘逸之感。
《与君初相识》和《恰似故人归》中,顺德仙姬的造型根据人物变化而变化,从最初的高傲到最后的彻底黑化,每一个阶段的造型都紧贴人物,后期毁容后佩戴的面具更加增添了角色美感,成为重要加分项。
如今,一部剧中能有一个值得被记住和出彩的造型,已经实数不易,更多的审美和造型,好似复制粘贴。《且试天下》的造型师方思哲也曾是《琉璃》的造型师,白风夕白底蓝色V字衣襟造型和褚璇玑的浅蓝色+深蓝色V字衣襟造型十分相似。
这样的相似在很多剧中都存在,如果演员再相同,真的一时间很难辨别出来,自己究竟在看哪部作品。
审美造型的变化是可以给一部剧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的,《延禧攻略》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当年“阿宝色”审美的《宫》《美人心计》等,虽然现在观众已经厌倦了,但在当时,依旧是一种创新。
尤其是玄幻架空的设定留出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在审美和造型上更应该有一些突破。《传闻中的陈芊芊》中,赵露思一席红衣,当街骑马的造型惊艳观众,而在《且试天下》中,赵露思穿着红衣跳舞的造型却毫无水花,这就是一种重复。
《传闻中的陈芊芊》《且试天下》
剧情设定中,既然有江湖与武侠的设定,打戏自然要流畅、出彩。近些年武侠剧中所使用的的武器也基本大同小异,软剑、扇子、白绫、飞刀等等都是以往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兵器,同样的兵器,在武打动作的设计上,每一部剧都有不同,高下立见。
《山河令》中软剑的使用颇多,每一场打戏,和一些特殊的武打动作设计,有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同时兼顾兵器的特点,还有一些可以传递情感的动作设计来相辅相成,动作设计的想象力和实际能力的结合,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呈现方式。
但大部分的古偶剧,在打戏的设计上都是神乎其神,一条可以无限伸长的白绫,从身边经过,敌人就倒下一片,还没见到打戏动作,战斗已经结束,再不然就是桌子、板凳、盘子、碗筷被打得满天飞,全靠看不见的内力输出。
如果是仙侠剧,那就是几个假动作,加上后期五颜六色的特效加持,演员只需要摆一个动作,其他的都靠特效补齐,画面上的蓝光、紫光同时炸开,谁又能分清楚,自己究竟看的是哪部剧呢?
《且试天下》
风险过大,内容求稳
近几年能爆红的古偶剧少之又少,从去年各大平台公布的片单来看,年~年年中的内容侧重点已经开始偏向现实主义创作,古装剧的整体数量在下降。
以优酷为例,年10月发布的片单中,公布的古装剧储备作品一共有11部,至今为止,仅播出《与君初相识》,其中《传家》《浣溪沙》已经多次出现在以往的片单中,而此前公布的《九州·朱颜记》《一时冲动七世吉祥》《碧血黄沙》并没有播出,且在新的片单中也没有再出现。
同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古装剧储备项目也明显少于现代剧,爱奇艺每年的古装剧头部项目都数量有限,古偶剧的数量就更少,一些小成本的自制剧并没能掀起太大的水花,追求内容类型化的爱奇艺,更倾向于独特的内容切入视角。最近播出的《祝卿好》勉强争得了一席之地,热度大多来自于“原著作者的发言”,以及幼稚的剧情。
腾讯视频的古偶剧储量最大,会员们也大多养成了古偶剧的观剧习惯,除已经播出的《千古玦尘》《且试天下》《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即将播出的《梦华录》《择君记》之外,还有《星汉灿烂》《重紫》《说英雄谁是英雄》《玉骨遥》等10部作品待播。
由于政策限制,在卫视上播出的古装剧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古装剧市场的整体冷淡其实是一种趋势,但是,整体数量的减少,并没有带来质量的增加,没有百花齐放,更没有一枝独秀。
每年视频平台公布的片单中,总是会有一些“流产”作品,这些作品或是因为演员,或是因为题材限制,最终都无缘与观众见面。在这些作品中,古偶剧也占大半,近些年,古偶剧在审查层面上,也更加严格了。
所以,对于古偶剧来说,与其创新,不如求稳。播出才是硬道理,所以黑丰息的腹黑人设,基本上已经转化为了单纯的宠妻人设,那些为了夺天下的不择手段也统统被删除,“黑狐狸”的名头,成了一句空话。
这样的改编问题在很多作品中都常见,即便是历史背景架空,观众也希望可以看到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在符合逻辑的基准条件之上,再有改编和发散,最终才能吸引观众。
或许是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不够,围绕着古偶剧的讨论,大多数都还停留在演员身上,例如:周冬雨是否适合出演仙侠剧、杨洋是否应该用配音、迪丽热巴造型、赵露思演的角色和此前有何不同等等。
演员成为了古偶剧讨论热度的最高上限,那内容本身的意义在哪里?产量减少,提高剧本质量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