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珠三角已有4个万亿GDP城市,9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合计突破10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洁实习生莫海昕广州报道
年,珠三角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GDP总量突破10万亿。
其中,深圳、广州GDP总量分别达.85亿元、.97亿元,佛山和东莞分别为.54亿元和.35亿元。
“珠三角是广东乃至全国的制造业中心,近年来科技创新加上先进制造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指出,珠三角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从结构上看,珠三角的经济形成了广深领头、佛莞跟随的局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能窥见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在全国整体就业人口连续数年下降的局面之下,珠三角的就业人数仍然持续上升。其中,最新统计年鉴显示,年广州市就业人口达.01万,一年增长32.12万。
珠三角GDP突破10万亿年,珠三角9市的GDP增速都不低。其中,肇庆市增速最高,为10.5%,惠州市紧随其后,增速10.1%。年,珠三角已有4个万亿GDP城市,9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合计达.26亿元。
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珠三角9市中,广州、深圳是领头,佛山、东莞也是万亿GDP城市,不过其他城市的GDP总量没有超过亿元。
“珠三角缺乏、亿这一个层次的城市。”孙不熟说,珠三角部分城市的面积较小,如果从面积上来看,整个珠三角不过5.54万平方公里,还不如重庆大,但每平方公里产生的GDP很高。
林江指出,珠三角城市发展不平衡,不过广州、深圳对于珠三角其他城市并没有压倒性优势,现在很多人愿意去佛山、东莞或者中山、江门,因为生活成本较低,生活品质也不错。珠三角应该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城市之间加强合作。
从数据来看,广深两地在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表现亮眼。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56亿元,同比增长9.8%。深圳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细看数据,其他城市也有不少亮点。
佛山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居广东省第2位。此外,佛山获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全市国家级基地增至6个,数量位列全省首位。
东莞的先进设备产业则迎来产量“大爆发”,年,东莞工业机器人增长66.8%,服务机器人增长42.7%。从高端电子产品看,集成电路增长22.5%,智能手表增长.6%。从新能源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增长62.5%,充电桩增长.7%,锂离子电池增长24.4%。
广州就业人口增长快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年达到总量万人的就业人数高峰之后,我国的就业人数以每年-万不等的速度在递减。不过,珠三角整体就业人口仍持续增长。
其中,广州以年32.12万的增量,在珠三角表现最好。最近10年,广州的就业人数每年一直保持20万人以上的增长,其中年-年每年增长超过50万,显示出广州对就业人口的强劲吸引力。
林江指出,现在越来越多人考虑到生活品质的问题,广州是省会,医疗、教育集中,生活品质整体较高。此外,广州整体的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也偏低,购房的压力相对较小。
孙不熟指出,珠三角的就业机会多,从外地迁徙的人口也多,加上整体的生育率比较高,因此人口的结构仍较好。
其他珠三角城市对于就业人口的吸引力也不弱。统计年鉴显示,年,珠海的总体就业人口达到.14万。年,珠海就业人口为.17万。换句话说,珠海年一年的就业人口增量就达到15.97万。这一增量甚至超过深圳,年,深圳就业人员为.29万人,较上一年增长8.92万人。
“整体来看,深圳的就业人口已经很多,总量在整个广东省排名第一。”林江指出,不少珠三角城市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吸引就业人口。
年,佛山和东莞保持就业人口增长,但增量均不超过5万人。
林江认为,东莞是外来务工人员占绝对多数的一个城市,吸引就业人口主要靠制造业。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即使一些制造业订单回流,也很难长期持续,这就需要发展智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
(作者:陈洁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