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从这几张图表中清晰地看到,禅城区信息产业企业家,占比达到了5.5%,但是这个行业的人才储备却与行业发展状况不相配备,没有进入行业人才分布的前十位。这提醒我们,今后要强化对信息产业人才的引进。”禅城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禅城区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9月11日正式亮相,第一次以图标文字的直观形式,系统展示出禅城区的“人才家底”。而今后,针对禅城人才资金投入的效用、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情况、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服务情况、紧缺人才需求清单等,该平台将持续发挥智慧大脑作用,为禅城人才政策提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看点一
多家企业样本摸清人才基本盘
“赶在疫情期间,我们选取了多家企业为调研样本,涵盖了纳税大户、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禅城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沉淀了70多万条数据的基础上,今年4月到8月,相关部门在调研基础上完成了企业和人才基本情况的摸底,搭建起了人才基本面的数据库。从9月开始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作,搭建高层次人才动态数据库,精准掌握人才发展,追踪人才流动情况。
在数据化、直观化展示禅城区企业和人才基本盘整体情况的基础上,禅城对于人才资金投入的成效将有更为精准的评估。通过掌握人才在禅城的工作年限、收入增长、获得荣誉以及学历、职称、技能提升和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流动以及研发等终端信息,更加客观地评价人才政策的实际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禅城区人才研究所同步进驻佛山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季华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人才数据监测、人才地图、人才大数据服务、重点企业人才服务、紧缺人才需求清单等将进一步延伸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这些,都将是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衍生出的可能的应用空间。
看点二
制造业仍是就业“压舱石”
数据显示,禅城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用工需求和求职简历数均呈上升趋势,且用工需求数的增长速度快于求职简历数,求职状况好于第一季度。同时,随着复工复产的进程加快,该区制造业带动用工需求呈现快速恢复。
平台上的数据积累下来,可以对禅城的人才和产业发展趋势形成更为直观的对比。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禅城区企业招聘需求和人才招聘简历数量环比均有20%左右的增长。其中,制造业成为禅城区人才就业的“压舱石”,招聘人数占比26.3%,应届毕业生招聘占比23.7%。而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才流入和流出情况看,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复苏势头最快。智慧大脑的精准分析,将直接助力禅城产业与人才的协同发展,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同时,禅城人才研究报告并不回避禅城与南海区、顺德区的横向对比情况,禅城企业在人才招聘的数量、质量方面,均有不足。同时,作为中心城区,禅城区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比例偏低的产业结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仍受较大影响,人才就业市场完全恢复仍需时间。
看点三
人才需求供给匹配有待提升
从行业需求分布看,数据显示,禅城岗位需求量较大的前8个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21%)、建筑业(占比1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占比11%)、批发和零售业(占比9%)、房地产业(占比8%)、住宿和餐饮业(占比8%)、制造业(占比7%)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6%)。
如果横向与南海、顺德相比,禅城区的用工需求行业分布较为均匀,且以服务业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区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占比29%)和制造业(19%)为主,顺德区以制造业为主(53%),足见各区的用工需求与当前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禅城区人才研究所分析认为,受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影响,出口市场遭受较大冲击,海外订单需求萎缩明显,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创新研发投入减少,大量研发型、技术型优质岗位需求减少。且国内市场需求饱和情况下,中低端产业链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生产性、销售性等较低端岗位需求比例增加。禅城区目前多数岗位对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要求较低,优质岗位数量相对较少,岗位实际需求与人才供给匹配度有待提高。
看点四
新基建人才挖潜空间大
在新基建领域,禅城人才研究所的调研重点选取了信息服务业、电子设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5个行业的人才信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禅城推进新基建的基础和能力。
分析发现,除信息服务业的人才优势较为明显外,其余4个行业的人才状况相差不大。具体来讲,对比全国平均水平,禅城在新基建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例为38%(全国本科以上占比超70%),拥有职称人才比例10.1%,技能人才比例6.5%。即使是信息服务业本科以上比例占45.65%,虽然在禅城的几个行业中比例最高,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全国新基建人才本科以上超70%),人才层次明显不足。
在新基建领域的产业发展方面,佛山市一方面提出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另一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新基建计划。年,佛山五区积极谋划,从不同赛道发力新基建。目前,禅城区培育了以科力远、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开普勒华南数据中心、国星光电、佛山市诚德新材料、佛山金溢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智慧交通等新基建产业,正在以新基建创新驱动禅城的高质量发展。
禅城区人才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认为,相对而言,新材料产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相对缺乏,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也会制约禅城参与新基建的能力。但纵向对比来看,信息服务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禅城区正在建设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可纳入新基建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服务产业的人才基础,集中力量与资源,在招才引智、人才政策扶持等方面同向发力,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上线,线下招聘会开启
禅城人力资源服务进入智能化时代
禅城区今年第一场线下招聘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终于来了。9月11日上午,在最新启用的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首场招聘会组织了50多家禅城区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就业岗位超过个。
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当然还不只是以全新的面貌和功能布局服务于企业和人才,它还升级了新的“智慧大脑”。禅城区举行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上线暨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启用仪式,宣布新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启用,意味着该区人力资源服务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
打通线上与线下、政府与市场智能精准服务企业与人才
早上10时,进入位于汾江路佛山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季华园)二楼的新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入场求职者的实时大数据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本场招聘会的职位需求情况、紧缺职位、有多少比例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投了简历、今天入场的求职者学历和工作经验状况等信息,以图表形式,一目了然。
全新的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地处禅城中心区域,目前已汇聚近30家人力资源企业,真正以智能化精准化服务打通线上与线下、政府与市场不同板块的人力资源服务。
目前,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所在的佛山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季华园),已经聚集了30家人力资源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产业综合体。入驻该园区的广东丰米国际商务发展有限公司CEO助理黎绮雯告诉记者,该公司致力于引入海外人才,并提供海外人才进驻佛山的一系列服务。“公司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有着较丰富的人才资源池,希望能服务于佛山的海外人才引进。”
与新人力资源市场启用相同步,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智能化系统正式开启。系统依托于佛山市政府人才网、佛山市人社局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背景,全面实现线上人才服务和线下实体人力资源市场的充分融合。
走进大厅,这里现场设置有前台服务区、个人自助区、远程招聘区、大数据展示区、现场招聘区等。而智能化系统则集合了个性化简历、掌上订位、扫码进场、岗位自动匹配推送、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招聘求职全程无纸化、智能化。
在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智能化系统的基础上,依托市区人力资源数据,大厅的大屏幕上可以实时、多维度展现供求双方数量、人才地域流向、薪酬、学历等信息,为供求双方、政府决策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这与传统招聘模式相比,信息化、智能化的招聘模式不仅体验更好,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匹配的精准度,让求职者精准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禅城区副区长渠铮在致辞中表示,禅城区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季华园区建设运行,标志着禅城区就业服务朝着信息化精细化,人力资源产业朝着集聚化协同化,广揽各路人才朝着全域化精准化的方向,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强化集聚协同推出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
正式启用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同时,正在举办的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大学生们一早入场。受疫情影响,禅城区前期招聘活动主要以线上招聘为主。全区共有家次企业参加线上招聘会,提供职位多个,就业岗位近2万个。首场年高校毕业生线下专场招聘会,成为今年禅城区系列线下大型专场招聘会的活动之一,组织了50多家禅城区企业进场招聘,提供了就业岗位超过个。
其背后,在充分发挥“保就业、促就业”的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之际,禅城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摆在首位,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实施多元化就业服务。
这里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用人和应聘求职的需求,通过打造“零距离”的人才服务板块,新的人力资源市场更成为一个一站式的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有效解决此前人才服务的“碎片化”“多而散”的问题。
新的禅城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功能,还囊括了就业创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人才服务、对口劳务帮扶等工作事项,为企业和市民搭建起公共就业服务桥梁。
今后,在这里同样可以办理人才引进、就业服务、各类补贴申请等人才一体化服务。其背后,服务平台得到了禅城区人才办、禅城区数统局、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实现了智能化招聘系统与区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的系统对接,并将行政服务中心“一门式”人才服务窗口同步搬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