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
文转自秦朔朋友圈·
从去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到此次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在大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就促进共同富裕谈了四个观点。
一是共同富裕是实实在在地推进、在取得进展。通过全面脱贫,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从逻辑关系上讲,应该是先做蛋糕,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两极分化。
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急不得也等不得。
四是当前要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要坚持就业优先、继续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这几个观点平实、辩证,有利于凝聚共识。我也从这里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当下推进共同富裕,要从把经济稳住、搞活做起
江金权的第一个观点,说明中国一直在推进共同富裕,而且已经取得了进展。
除了全面脱贫,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如企业职工养老金从年开始已经连续上涨了18年,年到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我们在保基本、兜底等方面的基准线是不断抬升的。
第二个观点,说明了以奋斗做大蛋糕,和以制度分好蛋糕的重要性。
人们普遍认可先富人群在做大蛋糕中的作用,但往往忽略他们在分好蛋糕方面的价值。举例来说,这些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全部税收的增速,个税收入同比增长21%,已成为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后的第三大税种。这一增长背后,先富人群的作用是显著的。
我们也看到高收入人群的税费征管不断强化,如公开曝光一批偷逃税案,引发不少明星、网红主动补税。今年初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制度化地合理地分好蛋糕,已经在路上,而先富人群对此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
第三个观点,急不得也等不得。
急不得更强调共同富裕的长期性,等不得更强调共同富裕的紧迫性。二者都有道理。在我看来,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因为如果分配差距过大,很多人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整个消费就起不来,经济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观点,具体到当下,关键是稳大盘,促经济,促就业。
从我的调研看,当下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压力。
首先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年全球饥饿人口超过8亿人,比疫情前增长了1.5亿人,全球正在“开历史的倒车”。全球有万人重新陷入贫困,乌克兰危机还导致食品、燃料和化肥价格飞涨,威胁到全球粮食安全。
我最近和广东顺德一家电机生产企业交流。全球每10台微波炉有3台的电机来自于它,很了解行业情况。过去若干年,全球微波炉年销量在1亿台左右,今年估计只有万台,而且中低端(如手动定时的)的数量在增加。销量下降,加上低端化,估计全球销售额只相当于过去的7成。
全球消费不振,对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必定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国内经济的压力也很大。从分化的角度看,实际存在着三种分化,即消费分化、劳动收入分化、财产性收入分化。一般来说,消费水平的分化最轻,财产性收入的分化最重。而这两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富裕人群的财产性收入急剧缩水,特别是金融投资的价值缩水。高收入者丢饭碗或饭碗含金量大大下降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老板被限高,成负翁,不少拿着大厂期权的人突然发现期权形同废纸。如果说一般工薪阶层的消费降级是微幅的,大量的财富人群的财富降级则是剧烈的。
因此,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把经济稳住、搞活、暖起来,让大家的饭碗都能端得好好的,劳动收入稳中有升,财产性收入不要一直缩水。
而且客观来说,在法治化和强监管之下,今天像过去那样一夜暴富、富得流油的可能性已降得非常低,就算创富过程中还有些不规范,程度也大大减轻了。在这种背景下,监管者不宜放大先富人群可能存在的某些瑕疵,甚至像某些舆论渲染的那样要普遍性倒查(违法犯罪当然另当别论)。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应该更多地从稳市场主体、让其安心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既有利于短期稳经济,也有利于长期稳信心。
推进共同富裕,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
共同富裕是“国之大者”,很多严肃专业的学者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