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节,风清景明、万物生长,也是人们缅怀先人的日子。
当疫情锁住了出行的双脚,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成为清明祭扫服务的“刚需”,于是各墓园推出各类云端祭扫、代祭扫等业务,这也促使殡葬产业加速互联网数字化发展。
与其同时,随着市场需求增多,一些二手网站也出现私人代祭扫的有偿服务。这类商家除了提供常规的扫墓、行礼,还称提供“代号啕大哭”、“代聊天”等变味的服务,不仅随口要价,且实际执行难以保证。
代祭扫订单大增
“这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员不够,代祭扫的订单数量也比较多,除了没有隔离的客服员工,墓园其他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加入了。由于祭扫一家大概需要10-15分钟左右,最忙碌的时候,有33组、总计超过60名员工同时处理代祭扫业务。”上海福寿园总经理助理孙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孙毅介绍,上海福寿园是在年左右开设代祭扫业务。当时主要是为了方便长期在海外的客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们代为祭扫。平常代祭扫业务由客服人员负责,但遇到疫情订单量猛增,公司员工、管理层经过培训,也加入到代祭扫业务中。年清明节期间(3月中旬到4月初)上海青浦福寿园的代祭扫订单量达到单,而在年则回落到余单。
“今年3月中旬以来上海青浦福寿园以来已接到余单代祭扫,截至4月3日已经完成了多单。其余多单将在墓园开放后完成。目前订单数还在不断增长。”孙毅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上海福寿园,在江苏苏州、重庆、陕西西安、贵州遵义、广东顺德等全国各个地区的公墓,均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