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美食的故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美食都内涵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很多特色美食背后都有着它独具风格的典故或小故事。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吃。但如果问起哪个省的人最会吃,就不得不提起广东省了。而在广东还有这样的一句话,食在广东,厨出凤城。

佛山作为粤菜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很多特色美食,其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有双皮奶、陈村粉、酝扎猪蹄、柱候鸡、盲公饼等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传承已久的佛山特色美食之双皮奶、陈村粉和酝扎猪蹄背后的故事。

一、双皮奶

双皮奶始创于清朝末期,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流传的故事也很多,当中以老字号民信老铺作为佳品。

民信老铺又叫大良民信双皮奶,始创于年,被广东商务厅认定为第一批广东老字号。

据说,年,以养水牛、挤牛奶、做牛乳饼为生的顺德大良白石村村民董孝华,每天都在苦恼怎么样才能保存好卖不出去的多余的牛奶。因为牛奶不能保鲜,变质了就只能全部扔掉了。为了减少损失,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有一次,董孝华尝试把刚挤出来的牛奶用猛火煮熟,发现煮熟后的牛奶要比生牛奶可以放更久,保质期更长。而且,让他意外的是,熟牛奶冷却后会在表面上结一层奶皮,尝了一下,这层奶皮口感又甘又滑。

董孝华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结皮的牛奶再多结一层皮呢?于是,他就尝试在奶液里调配了鸡蛋和白糖,再用文火炖煮,惊喜地发现奶皮真的变厚了,牛奶的口感也更加香甜。

刚开始董孝华就给这炖奶起名为加皮奶,后来觉得双皮奶更贴切,于是就改名为双皮奶了。

二、陈村粉

陈村粉也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人们不断的创新,现在陈村粉的烹制方法也已经多达近七十种,而且风味各异。但当中以老字号黄但记制作为佳品。

黄但记由广东顺德陈村人黄但于年开创,历经近百年历史的传承,现已经发展成为人人都熟知的老字号品牌,被广东省商务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老字号。

大约在清末民初,顺德陈村人黄但,经过精心改进研究出了一种以薄、亮、软、滑、爽为特色的米粉,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当地的居民把粉以黄但的名命名,称之为黄但粉,亲切地把创始人黄但叫为粉旦。之后,因为这种粉出自陈村镇,大家都以陈村粉叫它。

陈村粉看似简单,但制作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秘诀。所以产量不高,一天只能产粉几百斤。因此,显得格外矜贵。加上陈村粉是新鲜烹制的才好吃,所以在外地很难吃到陈村粉了。

三、酝扎猪蹄

酝扎猪蹄又叫佛山扎蹄,流传了一百多年,当中以老字号得心斋制作为佳品。

得心斋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名副其实的佛山老字号,有着多年历史,被广东省商务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老字号。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在佛山汾江河畔有个“接官亭”,是专门为来往的官员作休息之用的。在那附近有间德记肉店,是在早市上卖新鲜肉的。如果早市上卖剩下了肉,店主就用来做饭菜供应给过路的客人,以此来保证每天卖的肉都是新鲜的。

有一天,德记刚做完生意正要关门,突然来了几个官差,逼着店主给官员准备饭菜。店主急忙表示没有新鲜肉了,无法给官员做菜。但扭不过强势的官差,只好立即动手去准备饭菜。没有新鲜肉了,店主想到自己平时卖肉卖剩的肉碎、猪蹄之类或用卤水腌、或用醋泡的下脚肉碎,赶紧拿出来精心制作了几道菜。

习惯了吃山珍海味的官员,从来没有吃过这些下脚的东西,不仅觉得吃着很美味,还觉得是下酒的好菜。于是便让官差把店主叫来问,这几盘菜都是用什么肉来做的。

店主很是心虚,但也硬着头皮告诉官员,因为今天的新鲜肉都卖完了,所以用的是卤水猪蹄做的菜。官员一听,觉得很是新鲜,要求以后自己来店里都要吃这几道菜。然后仰头往路边一看道:“这里是必经之路,今天吃的又是猪手,那是得心应手了。干脆你这店就叫得心斋吧。”

本以为会被官员责罚的店主欣喜若狂,没想到自己阴差阳错,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还得到了官员的赏识,于是便把店名改为“得心斋”。

人们常说,美食可以让人治愈,心情愉悦,有故事的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了解美食与其背后的故事,更是能够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岭南味,佛山品,诚邀达人们一同开启这场充满惊喜的佛山特色之旅,让我们一起发现新佛山吧!

#发现新佛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4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