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NDE
顺德勒流plog
1座古镇3家老店是几代人的回忆
是时候给自己来一场“心灵奇旅”
感受他们对传统美食的坚守、传承
SHUNDE/珠记钵仔糕:勒流老街里的记忆味道
独创糯米钵仔糕,年开卖
勒流这条古街,也就这么长,江义到黄连,不过1公里。
黄连“石狮脚”是黄连最兴盛的码头,往来黄连进行商品贸易的船只在此停泊,而这对石狮一直在此守候着,已披上了岁月的沧桑,却并没失去昔日的威武。
一直走到黄连圩,途径鳞次栉比的米铺、布铺、杂货店就看到它了——珠记钵仔糕,从街边小摊做成街边大铺,40余年历史,成为了勒流街坊的日常。
下午三点的珠记,还是很多街坊前来吃下午茶的,甚至要排队,看这人流更坐实了它“街坊糖水铺”的名号。
独创糯米钵仔糕初体验
平时吃的钵仔糕,用竹签叉着口味多样的粘米粉制作的小吃,而珠记的钵仔糕用“酒碗”装载,分为大碗or小碗,用糯米和红糖,结合传统的做法制作而成,只有纯正的红糖色,十分特别~
创始人吴二珠先生,在改革开放后自创糯米砵仔糕,现在就由女儿来传承这门手艺。
钵仔糕表面还有一个核桃酥,味道醇厚。先尝一口,很有儿时风味。
糯米钵仔糕看着黏糊糊的,吃起来烟烟韧韧却不会黏牙,入口糯香无比,牙口不好的不要吃(doge
每碗砵仔糕都会配上一包独立包装的椰丝和榄仁,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也可以都加!triple口感(就如蕉仔
●●●
//
勒流真的是一个蛮不错的地方,很多普通人默默传承着传统手艺,而这种「坚持」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光芒。
到后台对话框回复“勒流”,获取觅食详细信息
SHUNDE/振记冰室:去勒流,就要食冰呀!
勒流咁多冰室,TA年纪最大
众所周知勒流街最多冰室了,勒流人平时的消遣,就是去村里的冰室hea上一阵,而最街知巷闻的当属江义的振记冰室。
在很多的儿时记忆里,最棒的奖励方式,莫过于爸妈说“乖阿啦,乖啲er带你去振记食冰”!
还是那个80年代怀旧装潢
黑板粉笔字的菜单,绿色斑驳的窗框,经典的三叶吊扇,也还是30年前的样子,就连以前的电插座开关,也保留了下来,说它是复古怀旧冰室并不假。
装潢、经营方式与现代格格不入。到现在,还依然保留着手写黑板菜单和手写下单,几蚊鸡就有交易。
还是那些80年代人人都爱的招牌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身旁的爷爷穿着背心摇着蒲扇,来冰室吃冰吃雪糕,当属炎夏最佳!
小时候最“恨”食嘅三色雪糕,现在或许还能吃到,但肯定不止6元,才6元!口感也许没有如今的雪糕那么好,但这就是我们由细食到大的雪糕。
红豆冰、菠萝冰、西瓜冰,三色雪糕,还是童年的味道。红豆煲得半烂,口感够绵,加上糖水,喝前记得搅匀,那才够瘾。
还是小时候爱吃的小吃
再配上几碟小时候最喜欢的小吃,炸虾片、炸薯条、炸鸡翼、水晶凤爪,振记的这几大“头牌”,是没有哪几个小孩子能抵挡得了的~
有多久没吃虾片了,我自己都记不清了。新鲜炸的虾片入口松脆,咯嗞咯嗞脆,在嘴里轻轻一含就化,配上红豆冰喝,夏天完满结束了~
///
炸鸡翅就是永远的小吃白月光!等的时间会有一点久,一端上来还是热呼呼的才9蚊一对,当天我们四个人就点了5份~
水晶凤爪和哫田螺,依然经典,一杯冰,几碟小吃,和三四五条老友鬼鬼一呆就是一下午。
也许不值得从大老远去一趟顺德。但对于70~90年代的人来说,那是游走在城市高楼间最大的慰藉,一在冰室坐下就会回忆起以前的岁月,真好啊~
勒流人宵夜打卡点,在振记对面
我的一位勒流朋友跟我说“夏天吃振记,冬天吃美姐”,我听了直打问号?直到我来到了振记,六点半天尚未黑时,这家粥铺就越来越多人,再看了看牌匾,哦~
这就是勒流人每天都忍不住来吃的美姐粥铺啊!“20蚊一大兜粥”、“餐具自己拿,粥也要自己捧”、“就美姐一个人在煮粥,还整天煲窿粥”、“最近重新开了,爷青回!”
晚上七点半,来吃粥的街坊很多,看到美姐一个人管住5煲粥,蕉仔都不敢打扰,拍了几张照片便走了,如果有下次希望可以试试美姐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