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平庸中山三十而惑南方新闻网

北京中科曝光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

元旦后的岭南,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奋斗了一年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万亿元人民币。

广东人理应感到喜悦。此前,广东GDP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上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中山这座城市备受煎熬。元旦前一天,中山公布最新统计数据,年前9个月GDP增长仅有1.1%,工业总产值陷入了负增长。

这是足以让人惊醒的数据。

南方日报记者赵越罗丽娟雷海泉

峥嵘岁月:风帆起珠江

不知道中山曾经的辉煌,就不会为中山的今天心痛。

曾几何时,中山是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标兵。

上世纪70年代,中山曾与全国很多地区一样,生产力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年8月,广东省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现场会就在中山举行。

中山迅速抓住了机遇。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随着一系列改革的推行,中山大步向前,屡创广东第一、全国第一。

中山温泉宾馆就是一个典型。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后,年,改革开放后内地首家中外合作经营的现代化旅游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建成开业,轰动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乃至全国。

从全国赶来参观游玩的人们络绎不绝。连这家宾馆出品的面包都让人趋之若鹜。很多人就是在中山温泉宾馆的门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对外开放。

工业是中山腾飞的主引擎。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只有间工厂,与农业有关的居多。在此后的大潮中,一大批中山企业大胆开发新产品,走向现代化。

那时的中山,敢作敢为。从美国、日本,到法国、德国、意大利,一批批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引入中山,加速建设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那时的中山,风华正茂。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山孕育了名扬大江南北的企业群体——“中山舰队”。这批企业作为广东制造的代表饮马长江、逐鹿中原,撑起了中山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底气。

那时的中山,魅力初显。中山的品牌吸引着全国的消费者,威力牌洗衣机、小霸王、乐百氏、威力、灭害灵……都是全国皆知的“国民”品牌。

而中山的实践,鼓舞着各地的改革者。

年1月,著名记者穆青走进广东,走近天下闻名的广东“四小虎”,探寻广东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

展现在穆青眼前的景象震撼人心:“近千座造型各异的雄伟大桥,凌空飞架于密如蛛网的河汊之上,把一个偌大的冲积平原连成了整体,数百条高等级的水泥公路串起了上千个灿若群星的城镇乡村。”

不久后,他带头采写的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风行大江南北。

文中写到,珠江三角洲几乎每一个镇甚至一个村都有走俏全国的名牌产品,“在中山市小榄镇永宁村,我们参观的一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胶粘带厂,就是村办企业。”

文中的“中山经验”振奋人心:“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人民富裕,有利于市场繁荣,就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今朝窘境:先行变后进

过去有多辉煌,今天就有多焦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山的后退,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线。

在《风帆起珠江》发表时,广东再次掀起大改革、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珠江水、岭南衣、广东粮、粤家电”,转向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产业。

遗憾的是,纵观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的后半段,中山的表现已经远不如上一个十年惊艳。

一个突出表现是,由于机制体制、市场竞争等种种原因,不少“中山舰队”的代表企业竞争力弱化,纷纷触礁,甚至退出市场。为此,中山市从年开始以市属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了体制性瓶颈。

但实际上,中山这一轮改革并不算早。同为“四小虎”的顺德,年就决定通过政府独资、控股、参股经营等方式,对公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推动企业整体转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跨越。

微妙的对比是,年至年,更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德,GDP平均增速高达16.1%。同期中山平均增长仅有12.6%,低于顺德3.5个百分点。在区域竞争中,这已是非常明显的差距。

这导致中山经济体量未能及时做大。但在当时看来,中山仍前景广阔。年1月,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年,中山工业总产值比年增长2.1倍,增幅连续三年位居珠三角首位。

年,中山GDP增速达到了18.7%。

人们不会想到,这个数字竟成了中山经济的“绝响”。此后,中山经济虽然屡有惊艳,继续培育出一批知名企业,但整体上却再也没有找回当年的状态。

从年到年的14年间,中山GDP增速保持了2位数增长,但整体呈下滑趋势。年,中山GDP增速自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降至8%。年、年,中山颓势更加明显,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广东全省水平。

特别是年,中山以5.9%的增速,居珠三角最后一名。此时的中山,与当年风华正茂的“四小虎”相比,已经是一座平庸的城市。

年8月,中山宣布:年上半年GDP增长仅为0.9%,第二产业增速为负1.5%。

这是从先行到后进的退步。

难解之谜:缘何后退?

如今的中山,像一个待解的谜题。

根据中山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1个月,中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8.8%。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统计局还没有公布最新数据GDP增速,这项指标的最后一次更新仍停留在前9个月:1.1%。

换而言之,年的中山,很可能将成为整个珠三角本世纪以来年度经济增长表现最差的一座城市。

中山的后退是如此独特——

从城市来看,这场衰退的主角,既不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不是人口大量流出的收缩型城市,而是一个曾经在市场经济、实体经济各维度领先的明星城市。

不缺区位、不缺基础,更不缺政策、不缺风口。

中山的条件足以让国内大多数中小城市感到眼红。很多城市手里的“牌”,远远不如中山。

中山的后退构成了一种国内几乎史无前例的独特模式。

要真正解释中山的后退,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但这种衰退的影响已经不难预见。年前10个月,中山亏损企业个数增长31.2%。企业效益差,市民收入和消费都可能受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同年前11个月,中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2.9%,中山人民的消费热情明显受到抑制。

更长远的影响是,政府收入也将降低。年前11个月,来源于中山的财政总收入增速低至-19.7%,税收收入增速为-7.5%。换而言之,中山政府的“钱袋子”大不如前。这又可能对中山各项民生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受影响的远不是中山自身。

在区域竞争激烈的珠三角,各地始终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在中山所在的珠江西岸地区,刚刚晋级万亿级城市的佛山,正在为珠江西岸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山以首个濒临负增长的区域形象出现,又为珠江西岸地区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在珠三角优化发展的时代步伐中,中山还能找回自己的位置吗?

从先行到后进,是否真的引起足够警醒?

启示录

制造业立市:佛山如何一以贯之

迈进年,失意的中山与突破万亿的佛山对比鲜明。

中山近年来的退步,与其制造业的颓势有直接关系。年,中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3.1%。而佛山恰恰凭借强大的制造业成功挺进万亿俱乐部。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12.96亿元,增长到年的.88亿元,增长了七百多倍。其中工业总产值从年的13.72亿元,增长到年的2.16万亿元,增长了一千五百多倍。

坚持制造业立市,佛山是如何一以贯之的?

一张名单背后的发展密码

年年底,佛山市企业联合会、佛山市企业家协会评出了年佛山企业强名单。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据了绝对优势。

名单中,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行业龙头企业比比皆是。在前10名中,就有中国最大的塑料管道及管件生产商中国联塑、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格兰仕,以及全球领先的调味品制造商海天味业等。这些企业代表了佛山制造在全国制造业的话语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佛山土生土长培育起来的企业,其中创业最早的企业,已经在佛山有近四十年发展历史。

同时,佛山工业体系健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行业。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的14.2%,家用电器、金属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行业规模均排在全省第一位,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约占珠江西岸的一半,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分别占全国市场的90%、60%和30%左右。

没有对制造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佛山就不可能培育出如此优秀的产业集群。多年来,无论经济处于上行还是下行阶段,佛山始终继续深耕实业、厚植优势,力促制造业发展。仅以为企业减负为例,年至年,佛山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轻负担达到亿元。

产业发展保护区是一个反映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的典型动作。面对制造业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年,佛山市出台《佛山市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及城市棕线管理办法》,确定了全市处产业发展保护区并针对其管理范围划定了城市棕线进行保护,以期逐步形成全市产业用地保护和管理的机制体制。

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强市进发

佛山不仅坚持制造业立市,如今更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其视为佛山抢占产业制高点、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佛山高质量发展有的是空间,完全有能力和基础支撑企业发展。”年12月底,佛山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介绍了佛山下阶段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谋划。

据介绍,佛山将制定“1+6”政策,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行动方案,促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着力打造“2+2+4”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实现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通过实施“立柱工程”,佛山将着力打造“2+2+4”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做大做优装备制造和泛家居2个超万亿的产业集群,做强做精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冲五千亿的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4个冲三千亿的产业集群。

接下来,佛山将加强组织领导,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要位置来抓,由市政府建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六个专责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观点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重振虎威,关键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年以来,中山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数据颇受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8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