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李晓红
梁自存只是一个普通的80后,但也见证了职业教育和职校生的社会变迁。
年,职校毕业包分配的日子正接近尾声,梁自存参加了中专考试,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不过,父亲不同意这个选择,让他转去读普通高中。此后,梁自存从本科、硕士,一路读到博士。
父亲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大学和职校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墙。人们认为,中考是一个坎,没有考上高中的人,会分流进入技校、中专。高考是另一道坎,没上本科线的人,会进入大专、高职院校。当然,这种看法正在变化:今年5月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梁自存真正了解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是在清华大学读社会学硕士期间。当时他参加了导师主持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研。年,他还去北京一所专门面向农民工子弟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做田野调查,还做了志愿者。等到做博士后研究时,梁自存发现,新一代工人很多都是从职业学校出来的中职生,这些15到17岁的孩子,在工厂、服务业实习或工作,在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他心中有个疑问:职业学校的教育,为何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准备,让他们这么早地去面对社会呢?
在中国,职校生仿佛是一头隐形大象,这个规模庞大的年轻人群体,有着不被看见的人生。据教育部数据,年中国有近万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将近40%。在高等教育阶段,高职(专科)院校的数量甚至多于人们日常所说的“大学”。
抱着“做点事情”的念头,梁自存于年开始在佛山市顺德区发起成立了服务中职生的公益组织——HOPE学堂。过去6年,HOPE学堂为7所职业学校提供服务,服务人数达2万多人次,在学生心理、职业发展、倡导传播和教师支持四个方面开展了多个项目和活动。
在与正午的访谈中,梁自存讲述了自己的经历、HOPE学堂的实践,以及他对职业教育和职校生的看法。在他看来,有的中职生觉得前途迷茫或暗淡,这其实源自小学、初中的经历。这种不自信是老师的漠视、同学的嘲讽、父母的不理解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职业教育承接了这些来自义务教育阶段的伤痕。而HOPE学堂的任务,就是支持学生去做自己有热情的事,发掘出自己的潜能,这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HOPE学堂负责人梁自存(受访者供图)同龄人还在上学,他们却已面临鱼龙混杂的环境正午:你从什么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