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手机,打开网上购物商城,看到心水的陈村蝴蝶兰、顺德国兰、陈村年桔等,动动手指即下单,然后安坐家中等着年花年桔送上门。这样的网上“行花街”,顺德人是越来越熟悉了。
年春节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顺德各镇街的线下迎春花市首次取消,“云花市”第一次走进了市民群众的视线。年,“云花市”继续,花卉企业、花农已“淡淡定”,市民群众也娴熟地“下单”“买它”。电商时代,传统农业也不能从中“逃逸”。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顺德花卉产业“上网触电”的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器,加快了花卉产业“上网触电”的步伐。
顺德花卉本土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外延基地种植面积约7万亩,尽管花卉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但花卉总产值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15%左右,花卉出口额约占全省花卉出口额的63%,是广东省花卉供求关系和出口市场的风向标。近年来,顺德花卉产业一直在探索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发展思路,除“上网触电”之外,跨界发展、打造文旅IP等新业态已“小荷已露尖尖角”。
“上网触电”与跨界
花卉企业的顺势而为
“迈入电商时代,农业的销售模式也要跟上时代。”广东全美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炀说。全美花卉已经专注蝴蝶兰种植30多年,但真正“上网触电”还是在年。年初,作为年宵花的主打产品之一,蝴蝶兰的销售受到了疫情冲击,促使全美花卉开始探索线上销售。
设在顺德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里的网红直播间。/珠江商报记者骆苏艳摄
尽管起步慢,但仍可以用“适应快、步子大”六个字来概括全美花卉“上网触电”的这一年。包装运输是蝴蝶兰要实现线上销售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保护措施做得不到位,运输途中,兰花就很容易变形。”陈炀说,“我们一边推广线上销售,一边对蝴蝶兰的包装进行了提升。一层无纺布一株花,给每一株花都戴上‘口罩’,此外,每株花单独放置,按照礼盒的规格,并排摆放4株,再用胶布贴紧外包装盒,这样运输的时候花才不会掉。”
从每一株蝴蝶兰的包装设计开始,全美花卉逐步适应了线上销售方式,步子迈得更大了。年,全美花卉在陈村镇政府的支持下,在原有电商平台线上销售的基础上,搭建了直播间,对包括蝴蝶兰在内的年宵花进行直播销售。“陈村蝴蝶兰名声在外,直播销售期间,每天的销量稳中有升。”陈炀已经尝到了“上网触电”的“头啖汤”。
顺德花卉企业种植的蝴蝶兰。/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和陈村蝴蝶兰一样“响当当”的还有陈村年桔。陈村有上千年的年桔种植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年桔种植基地,全国近八成年桔皆产于此。但年桔“上网触电”同样面临包装运输难题,甚至比蝴蝶兰等花卉更难——年桔栽种的介质是泥土,比蝴蝶兰等花卉的栽种介质更重,这意味着运费更贵。陈村镇年桔协会相关负责人就曾代表桔农向顺德区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提出诉求,希望依托农技站对接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等科研力量,在年桔新型栽种介质的研发上有所突破,助力年桔“上网触电”。
尽管如此,年桔“上网触电”已然势不可挡,尤其是对年轻的“桔二代”而言。刘小姐是一位“桔二代”,早早就进驻了年“云赏陈村花卉”商城,发货的货车就停在桔田边上,一盆盆年桔被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现在的消费者都以年轻人为主,线上购物早已成为了新趋势。我们的年桔线上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20%。”
除了“上网触电”,顺德花卉企业还有更多的转型升级探索。佛山市汇良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钜东就走了一条“新路”——跨界发展。早在年末,梁钜东就在区、镇、村各方支持下,带头组建“桔场时光”年桔文化传承团队,积极开发陈村年桔相关文创产品,研发年桔与乡村文旅产业相结合模式,现已开发出多款年桔文创产品,并开展了年桔研学课程(如小桔农课堂、年桔的一生等)。到年,“桔场时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年桔体验,生日会、桔田驻唱、夜幕电影等多元体验都可以在这里获得。这些吸引年轻人的多元体验也让年桔文化有了更“接地气”的潜移默化的输出、渗透,也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农业跨界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打造了一个休闲农业的“样板工程”。
搭平台、造品牌
村居的先行探索
不断寻求转型升级突破口的不仅是花卉企业,还有以传统花卉种植业为主的村居。这些村居积极探索搭建花卉销售平台、打造花卉产业品牌,不仅在于为花卉企业、花农拓展销路,还在于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位于容桂街道西南角、面积仅2.8平方公里的龙涌口村,是容桂种植桃花的基地,基本上各村小组都有种植桃花。1月16日至21日,容桂龙涌口村举办首届农耕文化节,邀请广大市民朋友参与“桃源·龙涌”红色定向寻标活动,走进桃花地行个“桃花运”,感受渐浓的年味,实地体验桃花、大头菜、咸生菜等特色农耕文化。在定向寻标活动过程中,市民游客只需要根据路线图行走,就能欣赏到桃花美景、龙涌口村“四小园”建设成果,还能把桃花、咸生菜、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带回家。容桂龙涌口村的“桃源·龙涌”红色定向寻标活动可以说是一种迎合了年轻人喜好的“体验式消费”。
容桂龙涌口花农整理桃花。/珠江商报记者陈炳摄
农耕文化节的举办,是龙涌口村打造“桃源龙涌”特色名片、建设“三产共融,三栖生活”特色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更给村民带来实惠。龙涌口村民杜先生认为,活动的举办,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到龙涌口村看桃花、买桃花。让杜先生感到高兴的是,今年地里种植的桃花已经全部卖出去了,价格比往年提升了30%。
勒流连杜村的探索更加早。在连杜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桃花,“连杜桃花”可以说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区域品牌了。连杜村委会副主任翁许祥介绍,连杜村桃花种植规模超亩,种植桃花超4万株。今年1月20日,“连杜桃花好运连年”第四届勒流连杜桃花会正式开幕,数以万计的桃花嫣然绽放,抖音短视频大赛、勒流连杜商城、“桃花王”评选等精彩活动也同步开展。据悉,本届桃花会将持续至1月30日。
连杜村桃花田间桃花树含苞待放。/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连杜村把桃花会打造成一个“线上+线下”的平台,希望以此带动桃花销售,并扩大“连杜桃花”的品牌影响力。据了解,已有数十名花农进驻了勒流连杜商城。市民群众可通过网络开启“云购赏花”模式,足不出户享受春暖花开,点点手指便可下单,让桃花送到“家门口”。
“桃花是连杜村最重要的品牌,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翁许祥介绍,接下来将借助农业规划、农业设施配套,整合连杜村桃花、美食等文旅资源,联动社会资源,建设桃花公园,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的“打卡点”,让更多市民、游客“吃连杜生菜会,行连杜桃花运”。
不管是容桂龙涌口村还是勒流连杜村,两个村搭建的活动平台都突破了传统花卉产业的单一性,都展示了顺德花卉企业的广阔前景——花卉产业是美丽产业,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花卉产业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传统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契合点,已经站上了乡村旅游的风口。
区镇合力
助力花卉产业的风口起飞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顺势而为就是站在风口,但要飞得更稳、更远、更高,终究需要一对“翅膀”。
“千年花乡”陈村就想方设法赋予花卉产业强有力的“翅膀”。早在年,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多地首次发出了停办花市的通告。陈村镇在为期一个月的年桔文化推广月内,通过搭建年桔“云销售”平台、举办陈村镇年桔文化融媒体大赛、年陈村年桔创作大赛等一系列举措助农,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广陈村年桔文化,提振桔农信心,助力桔农销售。这也是全美花卉30多年来首次“上网触电”的大背景。
年1月3日,以“春节树,如意桔”为主题的年陈村镇年桔文化推广月活动再次启动。相比去年的推广月活动,今年的是一个“升级版”,不仅发动了更多物流服务商助力年花年桔销售,同时推动“云赏陈村花会”商城将进驻更多的电商平台。广大市民除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