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发展、宜居宜业宜游,佛山顺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规划揭开“面纱”。
今(21)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示意图(来自文件)
据《建设方案》,合作区规划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包括顺德港、均安两个组团。依托与港澳各类资源要素合作,合作区目标到年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化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协调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典范。
目标:15年内打造湾区城市典范
打造该合作区,是为更好发挥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基础扎实、与港澳合作联系紧密、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不断提升粤港澳互利合作水平。
合作区未来发展是怎样的?据《建设方案》,到年,合作区与港澳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科创协同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撑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助力顺德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与港澳人文交流活跃,青年双创氛围浓厚,港澳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生活更加便利。
而到年,合作区与港澳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协作深度融合,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化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水平现代服务业协调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合作区文化品牌特色鲜明,青年发展空间广阔,公共服务优质,打造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典范。
空间:规划面积覆盖四镇街
据《建设方案》,合作区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包括顺德港和均安两个组团,囊括了大良、容桂、均安、杏坛四镇(街道)。
顺德新港货运港
通过“德胜河—容桂水道—东海水道”相连,依托顺德客运港、顺德新港货运港强化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顺畅流动和集聚,形成“双港领航,双团联动”的空间格局。
据介绍,“顺德港组团”位于顺德东南部,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南方智谷、开源芯片基地为载体搭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港澳科技成果与顺德产业精准对接,合作开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发展供应链金融、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和职业教育合作基地。
“均安组团”位于顺德西南部,面积约80平方公里。依托顺德新港发展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围绕李小龙文化打造功夫特色小镇,加强粤港澳美食等特色文化交流,结合水乡岛屿生态发展高端康养产业,建设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区和创意生活街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承接港澳科创成果转移转化
作为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载体,合作区将建设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平台。
其一,合作区将承接港澳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包括设立应用型技术跟踪对接和推广平台,推动港澳科创成果与顺德制造业技术改造需求有机融合等。其中,顺德将支持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与港澳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等。
另外,在成果转移转化上,合作区将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众筹众包等方式,鼓励港澳科研机构参与解决智能制造、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瓶颈。据《建设方案》,顺德将携手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共建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合作开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检测,补齐智能家电控制芯片等技术短板。另外,还建设开源芯片基地,重点打造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的技术生态,吸引芯片上下游企业和领军人才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和头雁效应。
顺德正加速建设开源芯片基地
另外,据《建设方案》,合作区将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家电、机械装备等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形成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工业4.0模式。还主动对接香港探索“再工业化”需求,推进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建设。
其二,合作区将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高地。其中,将拓展产业金融合作。加快建设“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暨供应链金融基地”等。
建设中的南方智谷
另外,将加强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形成“顺德制造+港澳贸易服务+全球供应链”的市场拓展模式。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