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EEO视频出品
12月8日,为期三天的广州《财富》全球论坛落下帷幕。期间,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主题为“唤醒财富之城”的早茶会亦在广州落地。早茶会上,围绕近期热议的北上广深变成北上深杭,深圳GDP首超广州成为广东最大经济体的话题,与会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嘉宾们一同做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也让人们从多个维度认识了广州这个老牌开放城市,认识了大湾区的潜力。
主持人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望
今天大致上有这样一个主题:一是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改变之后,企业如何在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有所作为;二是新时代中企业发展的定位和展望,尤其是《财富》全球论坛是一个国际性的活动,结合全球化谈一谈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定位;三是今天打在屏幕上的主题,唤醒财富之城。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
《经济观察报》创刊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直认为华南在未来中国经济新格局中间应该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尤其是深港澳大湾区给这个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这个区域还有一批非常有活力,敢于创新的企业家,一批务实敢干的企业家。所以我想未来十年、二十年,最精彩的中国故事应该是在这个地方上演的。
私享一:广州的发展应把握海归的机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周天勇
个人觉得广州的发展,我觉得应该把握海归的机遇,年中国在校的留学生有万,现在回归的越来越多了,甚至85%,还有一个是加上美国国家对移民、就业等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中国的市场发展越来越大,这么大一个市场,许多发展机会在中国。我觉得对广州是一个机遇。
我曾经提议过能不能有一个功能性的海归创业网,这个网不像人社部、教育部那种是一个数据网,没有功能,也不能像一些网是新闻网,必须得和路演、资本线上线下,甚至硅谷或者像以色列这些创新地方联网,包括中国的大企业,一些创新园区连起来这么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网。
私享二:大湾区中广州仍有主动作为的大空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
其实大家都知道广州现在已经是国内一线城市当中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一个城市,但是它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在不断努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广州现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刚才大家谈到的广州地位的问题,由于GDP核算方法的改变,年广州就落后于深圳了,当然对于广州来讲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其实对香港来讲这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因为深圳不光超了广州,而且也超了香港。我的观点是这还不是决定性的事件或者决定性的因素,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深圳、广州和香港,我把它比喻成粤港澳大湾区三颗大珍珠,因为它们GDP的规模都是在2万亿人民币左右,广州我刚才特意看了一下,广州跟深圳差的是几百亿元人民币,但是总量是2万亿级别的,比较而言,它的差距不是几千亿的差距,而是几百亿的差距,这个差距我觉得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差距,而且在动态竞争和发展过程当中,其实这里面还会有很大的主动作为的空间。
私享三:广州人才众多但缺少明星带头企业
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院长王仁增
广州很多东西仍然在进步,还是增长的,GDP总量来讲在国内还是领先的,排在前三名、前四名,但是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下,包括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非常巨大的情况下,像杭州、深圳就是互联网经济里面的龙头企业集聚的地方,带动的示范作用太强大了,形成了赢者通吃的特点,广州缺少明星带头的企业,缺少龙头企业,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广州这么多人才,我们在大学里面工作,深圳想建一个大大学都建不起来,但为什么深圳在创新创业产业化方面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它利用别人的创新,因为真正的创新是发生在企业里面的,而不是发生在高校里面,它走了市场化之路,把广东以前拥有的优势和传统的功能发挥了比广州更好的程度。在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也好、番禺也好、顺德也好,它的底蕴还是相当深厚的,在今后的发展当中,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唤醒财富之城,财富的拥有者、财富的创造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再满足小富即安,我们这里的富人是很多的,希望有新一代的龙头企业带领广州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当中保持地位和优势。
私享四:广州的机遇体现在增量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安东
想聊一下广州的机遇,我刚才自己做了一些总结,首先广州的机遇体现在增量的机遇。什么叫增量的机遇?我们以北京、上海作为反例,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已经到了做存量的时候了,城市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两个城市的实际人口规模达到了接近3千万人口,它继续做大蛋糕的空间没有了,必须要做存量,一个城市到了做存量的时候是没有未来的,广州仍然处在一个巨大的增量上升空间,广州现在人口规模是万,离北京、上海还有1千万的增量空间,我们的建设用地也有,上海和深圳差不多都用完了,北京虽然还有很多的建设用地,但是北京的水资源限制,一线城市里面广州的增量空间是最大的,衡量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间有多大。
私享五:广州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刘志军
说到广州为什么高科技企业都没有做得很大,像华为、中信这种,其中有一个是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现在政府在这块的短板方面已经下大了很大的力气,年我们成立广州产业投资公司,当时政府就敢拿出亿注资到这个企业,打造成一个从天使到VC、到PE,最后到公募基金并购一系列全产业链的股权投资平台。
五年前的时候,广州风投、早期的投资人,包括私募股权的就几十家几百亿,规模很小,深圳已经几千家,接近上万亿了。经过这几年广州产业基金的带动以后,现在整个广州市股权类投资的已经有三千多家,达到了七千多亿。
私享六:企业家关心两方面大格局和细功夫
雪松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张轶骞
作为企业的人来说,他关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大格局,另外一个方面关心细功夫。具体就大格局来说,我们并不是太关心GDP这种数字上的东西,到底深圳超过谁,我们不关心,但是三生万物,对中国格局来说未来就是在这三个大的城市群里面孕育的企业主体带动着中国的稳步前行,所以只有大的超级城市群在我们看来才有真正的市场的准绳、战略的准绳。
具体来说广州城市群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北京、上的城市群,广州城市群有自己的格局和特性,它比较务实、自信、进取,所以广州的企业也有这种习性。广州这个区域也好,整个城市群的前景也好,我们是非常看好的。
私享七:广州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总部经济
要出发旅游网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陆威
刚才大家讲到人才的问题,其实广州缺的不是人才,以